第72章(第1頁)

衆人一路上快馬加鞭,待到了信陽一帶,因着驿站密集,勞碌了十日的馬匹急需更換,一行人挑了個驿站住了下來。

石友朋将太醫院和司農寺的幾位官員安置好,對宋忠賢二人道:“宋大人,我已問過驿站的夥計,明日我們就要途徑武勝關。”

想到小二口中的話,石友朋的眉頭緊皺:“未免引起山匪不必要的注意,我們最好分兩撥,我護送另外幾位大人先行出發,宋大人和宋公子由我其他五個弟兄帶着下午再行離去,屆時我們在武昌府會面。”

石友朋說完這些,又講出了最壞的打算:“若是明日戌時三刻你我還未在武昌府門碰面,需要馬上派武昌巡撫調遣城中的武昌衛前去搭救。”

末了,石友朋爽朗一笑:“不過宋大人請放心,當地人說金嶺山匪在這個季節很少作亂,咱們也是以防萬一。”

宋忠賢緊繃的身軀因着石友朋最後一句話而放松下來,思量片刻,他痛快應下。

宋玉聽了石友朋的話,卻是眼神提溜轉,但想到了父親在出門前告誡他的話,宋玉又不敢當着對方的面提出質疑。

待石友朋離開,宋玉對自家父親道:“父親,為何要同意讓他們先走啊?”

“若是他們先驚動了山匪,山匪還未來得及出手就撲了個空,恰好遇上了後出發的我們,那該如何啊?”

“還有,這個姓石的雖然派五個校尉與我父子随行,可父親有沒有想過,這幾個錦衣衛中,就屬他是個百戶身手最好,這不是明擺着有所偏頗嗎!”

宋玉恨鐵不成鋼:“糊塗!你懂個屁!”

“前面那波足足三輛馬車,卻裝了六名太醫院和司農寺的官員,而你我父子僅僅二人就勞駕半數以上跟随的錦衣衛随行,你能說人哪裡有偏頗?”

“至于山匪,我早有打聽武勝關雖然匪患頻出,但的地勢險要卻路程短促,隻要我們的一輛馬車趕得快一些,遠比他們三兩馬車來得快。”

“況且,你未聽他說嗎,如今算不上金嶺山匪患高發的時間!”

宋玉聞言喜笑顔開:“父親高,高啊!”

宋忠賢自得地揚起脖子:“這番去到湖廣武昌府,你切莫驕矜自滿意氣用事,一切聽我安排,為父保管你回京就能得到陛下的恩典。”

宋玉聽罷,自然喜不自勝,滿口應下宋忠賢的告誡。

母親蘇燕宜可是親口告訴自己,此次離京就是走個過場,他隻要不添麻煩就好。

想到自己馬上就要去到國子監和宋志明那個孽種一樣成為監生,宋玉的眼眸中就散發出希冀的光芒,滿眼都是雄心壯志。

第二日未時,宋忠賢和宋玉一等人用過午時,踏上了去往武昌府的路程。

武勝關地勢險峻,易守難攻,早年間本地的百姓因收成不好交不上朝廷的賦稅,一個村半數的年輕人都進山做了土匪。

待朝廷後來減免了三年賦稅,這一代的百姓日子才逐漸好過起來。

隻是已經進山成了土匪的,礙于官府的威壓怕被懲戒,就世世代代躲在山裡不出來,成了實打實的山匪。

馬車進到關隘處,兩側的峭壁飛檐如刀削一般鋒利,僅僅隻能容下一輛馬車的羊腸小道上,一輛不起眼的青蓬馬車正在路上疾馳,前後分别跟着三兩镖師打扮的魁梧男子。

幾個狀似镖師的,正是保護宋忠賢二人的五名錦衣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