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第1頁)

他是覺得平息蝗災應當隻是時間問題,宋禦史再不濟也做了十幾年官,這等大事應當不會玩忽職守。

至于方才那兩個米商的話?

董成搖頭,商人以利為驅,謹慎些也是應該的。

京城中多數人都是這般作想,以為今年湖廣的蝗災已不足為據了,盡管米價依舊居高不下,但多數人都抱着等等看的心态,京城的天空下仍舊一片祥和。

三日後,宋忠賢一行人大搖大擺地回到京城。

蝗災巡查禦史歸京,要先去到皇宮給慶安帝述職。

此次蝗災能夠及時平息,雖是司農寺那位姓王的大人率先将矛頭指向蟲卵,可宋忠賢是巡查禦史,慶安帝自然準備将最大的功勞賞賜給宋忠賢。

至于其他司農寺的幾位官員,他也會多少給些表示以示嘉獎,一同随行的太醫院的三位官員并未派上大用場,慶安帝因着心情大好也賞了銀子聊以鼓勵。

此外,還有錦衣衛百戶石友朋,因着規劃有誤損失了無名錦衣衛校尉,好在他順利将宋忠賢父子從金嶺寨救了出來,慶安帝并未責罰于他,不過也并未嘉獎就是了。

最大的‘功臣’宋忠賢進宮述職,帶上了親兒子宋玉。

宋玉并未給蝗災貢獻出有用的法子,不過宋忠賢早就想好怎麼讓兒子出風頭。

臨近回京的前幾日,宋忠賢命宋玉跟着附近的百姓在武昌的田間巡視了幾天,雖然隻巡視不幹活,但二人金尊玉貴的小白臉還是黑了好些。

看在慶安帝眼裡滿是唏噓。

“宋愛卿真是辛苦了。”慶安帝感歎道。

說完,他又看了眼比宋忠賢還要更為黝黑的宋玉,二人俨然一對田間相依為命的父子,若不是一個身着官服,一個身穿錦衣,說他們是土生土長的鄉下人慶安帝都信。

慶安帝朝下首坐着的蘇泰清感歎:“看來這巡查蝗災着實耗費精力啊。”

蘇泰清今日是特地被慶安帝叫來了解湖廣旱情的,不過他心中何嘗不知,宋忠賢作為他的女婿,這番舉動也是聖上有意要借此擡舉他,他自然高興。

蘇泰清颔首,喉間發出滿意的笑容,不經意間看向下首站着的宋氏父子。

宋忠賢與宋玉立馬拱手,宋忠賢擡頭,谄媚地看向慶安帝,道:“老臣不辛苦,為聖上分憂,老臣萬死不辭!”

宋玉跟着道:“萬死不辭!”

二人一副堅毅忠誠的面容。

說來有趣,慶安帝平時很是看不慣宋忠賢這副狗腿做派,可今日他卻并未厭煩。

慶安帝展露出少見的笑容,示意二人平身,他饒有興緻朝下面二人問道:“宋愛卿解決了一樁朕的心頭大患,可想好了要什麼賞賜?”

宋忠賢聞言,再次和宋玉叩首,聲音帶着祈求道:“老臣别無所求,惟願陛下開恩,賜我兒宋玉一個蔭監的恩典。”他看了眼身旁的宋玉,一副拳拳的愛子之心,“我兒若是能入國子監讀書,他日也好繼續為陛下效力啊!”

宋玉點頭,殷切地看向皇帝,顫抖開口:“我定不負陛下所托,為陛下、為大周效力!”

慶安帝微微颔首,同意了這個請求。

他看向宋玉:“望你日後盡心為國,也算不辜負你爹的一片苦心。”

宋忠賢父子終于得償所願,二人按捺住心頭的喜悅,再次重重地朝慶安帝叩首,齊聲謝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