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處的武昌府,趙成亮正在連夜趕制平息蝗災的新策略,他已連着一夜未合眼。
“阿嚏!”趙成亮莫名打了個噴嚏。
身旁的長随文正應聲:“老爺可是勞累過度,夜裡風涼,當心得了風寒。”說着,文正命人給趙成亮呈上一盅姜茶。
“無事。”趙成亮喝了口熱茶,繼續奮筆疾書,“我隻望欽差早日前來,湖廣的蝗災真等不下去了啊”
一聲聲歎息在巡撫府衙的書房中随着風聲響起。
宋志明一行人很快抵達信陽地界,明日就要途經匪患頻生的武勝關,驿站中,石友朋與宋志明等人商讨計策。
因着上回的教訓,石友朋提議由二十名錦衣衛全程護送三輛馬車從武勝關疾馳而過。
趙昭平搖頭,他覺得三輛馬車和二十錦衣衛陣仗太大:“這是不是冒險了些?”趙昭平心懷疑惑,他深知宋忠賢父子當時被劫持的情景。
即便隻有一輛馬車能被山匪盯上,他們三架馬車同行,豈不是羊入虎口?
石友朋堅持自己的看法:“趙公子放心,我親自去過金嶺山一帶,對當地環境更為熟悉,若是行駛得當,我有把握。”他堅毅的神色透露出本人的執拗,這次一行再不能出事了。
每耽擱一天,蝗災就會嚴重一分。
衆人并未開口,顯然不同意石友朋的法子。
宋志明思索片刻,朝石友朋道:“石大人說你去過金嶺山,那處可有小道通行?”
石友朋颔首,“我當時與武昌衛所的李然一道前去金嶺寨救下的令尊。”說着,他回顧起金嶺山的地形,“哦,對了,那裡有條小路,或許我們可以從山中小徑穿過金嶺山,恰好可以繞過山匪的寨子!”
“這樣以來,咱們就能悄無聲息地抵達武昌府了!”
宋志明聽到‘令尊’二字時,眉頭微皺,不過他并未糾正石友朋,隻在心中思索徒步穿過金嶺山的可能。
他在來之前,早就查探過金嶺山的地界,若是真的有小路穿過,所耗的時日必然更多,但也更為安全。
“如此這般,走小路或許更為妥當。”還未有人開口,一位同行的禦醫出聲道,他支持走小路繞過山寨。
石友朋颔首:“不過”
他掃視衆人,除了他與二十位錦衣衛同僚,宋志明三個是國子監的監生,三個書生長得文文弱弱,司農寺和太醫院的人中更有年過四旬的官僚,不知是否能經受得住山路坎坷。
他将自己的顧慮講出,以趙昭平為首的衆人臉色皆難看起來,不過都未出聲反對。
姓名和穿山越嶺比起來,聰明的人定會選擇後者。
太醫院年紀最大的歐陽院判更是先發表意見:“老夫年紀雖長,可也時常登上山嶺尋找珍貴藥草,金嶺山的旁系山脈早年間老夫也曾多次造訪過。”說着,院判出手捋了捋自己的胡須,“不妨事,不妨事”
歐陽院判都開了口,太醫院其他兩位年紀更小的禦醫自沒有反對的理由,緊接着兩個司農寺的官員也點頭贊成,這讓牛奉賢犯了難。
牛大人将自己反對的話語咽在肚子裡,臉色黑如墨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