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威懾過後,新月縣的大小官員皆表明态度要一心治蝗,這讓宋志明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更加好辦。
他和趙昭平回到衙署的書房中,商讨起未來幾天的計劃。
趙昭平大搖大擺坐在八角椅上,看向宋志明道:“你為何不先清算那些人一番?”
“他們如今嘴上聽話,可難保不會陽奉陰違。”楊岐山的人要是這麼快就會反水,那他也不會在新月縣橫行多年。
宋志明并未看他,拿出一個冊子掀開翻閱起來,淡淡道:“如今正值用人之際,不能一窩端了他們。”
說完,他睨了眼椅子上的人:“我心中有數。”
趙昭平無奈撇嘴,有數有數,他是想說自己多管閑事了嗎?
想到什麼,他身子前傾好奇般問道:“那你父親宋禦史你準備怎麼辦?”真如楊縣令所說,宋忠賢也參與其中的話,宋志明算不算大義滅親?
這般想着,趙昭平暗自搖頭,宋志明已與宋家決裂,若是宋忠賢真能落馬,那他隻會高興才是。
宋志明聞言這才擡頭,眸子對上趙昭平輕笑一聲:“這就不勞你操心了。”宋忠賢那老狗不會輕易落下把柄,不過算他倒黴遇到自己,不死也要脫層皮。
趙昭平嗤笑:“誰樂意管啊!”暗自翻了個白眼。
宋志明沒回趙昭平這話,将手中的冊子遞給他:“這是新月縣各村鎮蝗蟲分布情況,你拿着官員名冊和輿圖,去核查一下。”
“哦。”趙昭平接過東西,立馬起身,拍了拍身上不存在的灰塵,揚長而去。
他前腳離去,後腳書房的門就被推開,來人正是石友朋。
石友朋是過來将從城中搜集來的各個米鋪糧商的信息交于宋志明的,他将東西放在桌案上,問宋志明道:“你就不怕趙家那小子不認真辦事?”說話時聲音添上不少熱絡,經過多天相處,二人熟悉不少,石友朋臉上也多了些笑意。
方才來書房的路上,他恰好撞見趙昭平,寒暄間他方才知道宋志明将核對蝗災人員分配的事宜交由對方了。
早在柳巷出發那日石友朋就意識到二人不對付,可這番新月縣之行他本也是怕趙昭平會與宋志明不和而鬧出事端,可現下看來,好像是他多慮了?
宋志明拿過桌案上的文書,道了句:“多謝。”
而後他才回答石友朋後面那句:“不妨事,他雖養尊處優,卻不是個擔不起事的,哪怕為了老師,我也該多給他些曆練的機會。”
畢竟當初無論是有心還是無意,若是沒有趙鵬舉,他連鄉試的考場都進不去。
石友朋點頭,不置可否。
說話間,宋志明已将各米行的信息大緻過目:“我仔細看過這些米行情況,多數是被楊岐山逼迫着擡高米價,除了一些奸詐狡猾至極的,他們若是願意補足縣衙這段時日的虧空,罰些銀兩以儆效尤就好。”
治蝗期間縣衙要承擔農戶們一日兩餐的吃食不說,還得每日施粥安撫流民,這些米商在蝗災期間獲利頗豐,将縣衙缺乏的糧食虧空給墊上不成問題。
石友朋颔首:“我知道,這些我去辦。”
說着,他思索起巡視城中米行的情況,像李老爹一般因為不願與楊岐山同流合污的商人不在少數,他們的鋪子至今還未能正常運轉:“不過那些沒有罪名的糧商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