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上的宋志明又将目光對準‘師爺’孫銘,朝後者使了個眼色:“本官還需拟份文書上書朝廷,在彭城設立專門的‘譯學館’用以培養精通兩國文字的人才。”
‘師爺’聞言,一拍大腿,恍然大悟道:“語言互通做生意就能先交朋友,這矛盾自然就容易化解。”
說罷,‘鄉紳’錢幼斌朝‘縣令’拱手,笑道:“大人所言正是,以小人愚見,不光語言人才要得,商販們也需得會講簡單的遼語,如此買賣交流也可更為便利。”
‘縣令’颔首應下。
說到這裡,場下的學子已然發出不住的抽氣聲,心道這哪裡是政務模拟,分明是一群老辣的官員在謀劃布局!
蘇應淮眉頭緊皺,死死瞪住場上的宋志明,雙手抱胸一臉沉思。
看來這道他精挑細選的題目竟是給他人做嫁衣了?
蘇應淮的眸子瞥向不遠處的考官林是勤,林考官作為内閣學士,又是今日加試的考官之一,自然有理由指出學子們的問題。
隻今日已有十來組學子經過考核,考官們目前為止隻記錄了各個的表現,還未有一人出聲質疑。
畢竟他們意不在刁難學子,隻是為了考察他們的處事應變能力。
但林是勤身為左相陣營的人,蘇應淮既有命于他,他自然要照辦。
隻見這位林考官清清嗓門,朗聲道:“紙上談兵!”
“遼國狼子野心,豈會乖乖聽你吩咐!”
林是勤言辭犀利,出聲就是對三人的全盤否定,繼續冷笑道:“‘公稱房’雖好似有理,可若遼國借此尋釁滋事挑起争端,你該當如何?”
其他考官有意為三人辯駁,可張張嘴卻終是未出聲。
慶安帝命他們主持殿試前的加試,在大周朝可是前所未有之,他們不應有所偏頗,若是宋志明三人真的被林大人難為住,隻能說是他們時運不濟。
場中氣氛瞬間凝固,蘇應淮好整以暇地看向場上不知所措的孫銘與錢幼斌,他倒要看看宋志明還能玩出什麼花樣。
其他學子也都屏息看着三人,等着看這位宋榜首如何化解這場尖銳的質問。
隻見宋志明不慌不忙,緩緩取下腰間的竹扇輕敲掌心,目光掃過那位故意刁難的官員,他沒落入對方的圈套,反問出聲。
“大人既然知道遼國野心,可知他們為何要與我大周朝互市?”
林是勤下意識道:“自然是被我大周的金戈鐵騎所威懾!”
他這話所說不錯,十年前确實是将軍王寶将遼國親自趕往彭河以北,并以彭城為界,遼國答應往後三十年不侵大周一步。
可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
不等對方繼續回答,宋志明先輕笑一聲:“大人所說有些道理,可又全然不對。”
林是勤不以為意,隻當這年輕人賣弄文采,大周誰人不知王寶将軍一人可擋百騎?
宋志明繼續道:“茶葉、鐵鍋、絲綢、瓷器,諸如此類全是遼國急需之物,更莫說我們還有成千上萬畝的田地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