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種是利用反物質打擊,不管強相互作用力材料多麼堅不可摧,反物質直接和同等質量的物體相互湮滅。
但很可惜,這兩項科技的技術水平都高于強相互作用力。
對于行星文明,等級低于1級的文明,強相互作用力材料幾乎是無敵的。
慢慢來吧!
至于戴森雲,這是戴森球的閹割版。
戴森球是啥?
簡單來說就是超大的太陽能裝置,建造一個套兒,把太陽包裹在套兒裡邊。
然後這個套可以源源不斷吸收恒星能源。
如果能成,地球就完全不需要擔心能源消耗問題。
人類将進入真正的美好的田園生活。
一顆恒星的核能源何其龐大!
不過戴森球這玩意兒呢,又很尴尬。
一顆恒星幾乎占據了整個恒星系百分之90以上的質量。
太陽的質量約是地球質量的330000倍!
集齊整個恒星系的物質恐怕都無法建造出包圍恒星的戴森球。
那就需要去附近恒星系搬運物質了。
當一個文明擁有去其他恒星系搬運物質的能力,那他們必然有更高效的攝取能源的方式。
都有高效攝取能源的方式,那還造個球啊?
于是,就有個戴森雲。
不需要多麼龐大的物質,隻需要大量攜帶吸收輻射、光、熱、等等能源的衛星相連,把太陽包圍即可。
這東西,以後再說吧!
想要建造一個能把恒星包圍的衛星群也不是件說幹就能幹的事兒。
最讓沈安狂熱的是氫彈技術。
氫彈的當量無限制,隻要資源足夠,威力可以無限增加。
什麼狗屁1号實驗體,什麼吸收核能量就能進化。
一顆氫彈下去,直接蒸發了。
大伊萬爆炸的溫度大約是2800000度。
或許b級異獸,a級異獸可以抵擋,但一個小小的1号實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