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隊:驅逐艦(36w)、運輸艦(16w)、采礦船(103w)、空間站(3)、殖民文明(1)。”
沈安現在已經可以完全控制一個恒星系了,接下來想要繼續發展就必須往其他恒星系探索。
小米的計算力提升到一億億次每秒,這麼強大的計算力、控制戰艦的數量翻了一萬倍。
當然,不同等級的戰艦消耗的計算力不同。
等級越高的戰艦,需要耗費的計算力也就越多。
比如單單一艘長城号,就消耗了小米萬分之一的計算力。
像戴森雲衛星列陣這種,比較簡單的東西,小米操控十億艘都沒有任何問題。
小米計算力的提升,意味着生産力的提升。
沈安已經不滿足于将工廠開設在鋼蠻文明、哭嚎谷、太空礦産、以及23号衛星上了。
大建設時代開啟。
沈安的建造力以幾何倍數提升。
一台台矽基生命生産出來。
這些汽車人被小米賦予了生命,他們在保證絕對忠誠的同時,擁有了一定的自主思維。
汽車人的工作效率比那些普通的工程機器人以及一些采礦船要高多了。
全功率運行狀态下。
幾乎可以用肉眼看見哭嚎谷的改造程度,5号氣态行星的行星環像一圈小彩燈似得被點亮。
那些燈光是沈安的加工廠和礦場
整個行星環差不多布滿了!
有的隕石被直接裝上了發動機,推送到小宇宙當中。
偌大的小宇宙,隻有一個直徑不到一百公裡的生态圈、顯得太過空曠。
搬運恒星的技術,沈安暫時還沒有、但搬運行星的技術還是有的啊!
行星發動機技術。
大量工程機器人和矽基生命降落在3号行星上,開始給3号行星安裝行星發動機。
一台行星發動機都超過萬米,所耗費的資源十分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