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國刺客行刺秦王。
這個理由足夠讓此時的大秦,出兵攻打燕國了。
這日大秦帝國派遣大将軍王翦,率軍二十萬攻打燕國。辛勝為前鋒大将。
而燕國那邊,得知行刺消息失敗之後,也是大驚失色。
一邊派遣使臣向齊楚等國求救,一邊聯合代王趙嘉,同樣組建二十萬大軍,抗擊秦軍。
彼時秦剛滅趙,趙國土地已經盡歸于秦,但其境内還有不少殘餘勢力在抵抗。
秦國大軍進入趙境之後,當地的百姓極不配合。甚至經常性的有遊擊軍騷擾。
可惜這次領軍的是大将軍王翦。
作為戰國四大名将,王翦的能力毋庸置疑,所以秦軍的進度十分順利。
雙方,戰于易水。
秦軍大勝。
鹹陽宮。大殿。
嬴政看着手中的戰報,一臉的平靜。
下方,臣子左右站立,一個個卻都很興奮。
因為出兵燕國的戰事非常順利,燕、代聯軍在易水阻擊秦軍,結果被大将軍王翦率軍擊敗。
王翦再一次的向天下,彰顯了大秦鐵騎的赫赫之威。
此戰事一旦宣揚出去,其餘幾國肯定已經瑟瑟發抖了。
這樣看來,統一六國,不是夢想!
現如今,秦軍正陳兵易水,收攏平穩戰果的同時,也在等着鹹陽這邊的進一步指示。
是乘勝追擊,還是稍作休整,穩紮穩打步步為營,這都需要嬴政做決定。
大秦如今已經是天下最強大的國家,但正因如此,才越要小心謹慎。
因為稍有差池,就可能大廈傾覆。
這樣的事情,過往年間,已經發生過不少了。
此時,隻見将軍蒙恬上前一步,躬身說道:
“大王,那燕國兵敗,已經不足為懼,臣以為應該趁勝追擊,拿下燕國,為我大秦國土,再添一塊!”
嬴政微微心動。
但他不動聲色,還在等待。
果然,右相馮去疾邁步而出,提出了不同意見:
“大王。我大秦連續幾年用兵,戰果斐然。如今已吞韓、趙兩地。但兩地民心背離,根基不穩。”
“臣以為,應該先行停下腳步,穩定韓、趙之地,休養一番,來年再戰!”
文官武将,截然不同的思考方式,截然不同的兩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