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沒了,雖然曾和大秦為敵,但對國家有大利,昔日墨家和秦國為敵。
卻能成為大秦的力量。
如果楚國的墨者入秦能拉動天下名士,昔日之事情,秦國可以一筆勾銷,既往不咎。
隻要他們歸順大吉,最好不過。
如此這般天下的名士隻會更感激秦國,秦國可不費吹灰之力招攬諸多名仕,楚國墨者,隻是一個契機而已。
他們是不是入秦根本不重要
蒙恬拱手行禮,侃侃而談。
嗯!
秦始皇嬴政輕輕點頭,對蒙恬的話表示認可,蒙恬所言正合他的心意,現在天下名士都在看着楚國墨者呢。
如果他們墨者入秦,事情還有轉機。
如果被拒絕,後續根本不用想,這次是拉攏名士的絕佳機會,楚國墨者隻不過是其中之一,随着秦國疆域版圖不斷擴大,後續需要的人才會越來越多。
有楚國墨者相助,對秦國隻有好處沒有壞處,這麼做無疑是最為明智的選擇。
蒙卿所言,甚合朕意,朕也曾經想過此事,便于如此楚國墨者,雖然曾經和秦國為敵,但也已經是過去式了。
若是長久追究過去這人如何用了?
當年李斯曾經建言獻策築,寡人感慨頗多。
此事秦江也和朕說了不少,朕以為此事可行,隻要楚國,捧着願意歸順我大秦,試試又何妨?
秦江送來的上萬字的建言書,舉出實例深入淺出地分析了詩句,包括楚國入墨的利弊都有贅述。
到底如何去做,秦江也有些看法!
洋洋灑灑子實足足寫了幾千字,雖然有些啰嗦,但做的還是挺不錯的。
起碼秦始皇有時候根本不不用多想,順着書看下去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