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江深刻體會到黑日對大秦軍政滲透至深。
本以為事情就這樣過去了,誰知第二天一早,有人來報告秦江。
說韓墨的案子被人寫在絹帛上,在各大郡縣裡張貼。
丁宣和謝旸剛刺殺失敗而逃走,就發生了這樣的事。
看來将此案公布于衆的,定然是他們。
現在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這件事了。
而榜文中大肆渲染韓墨行俠仗義之舉,街頭巷尾議論紛紛,可以說眼下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這件案子上。
秦江本想對韓墨網開一面,但如此一來,此案天下共知,再要這樣做的話,恐怕會招來不好的影響。
民間的輿論也對此分成兩派,一是支持張衡的做法,二是雖然覺得張衡的做法沒錯,但法度不可廢止,應該秉公辦理。
無論作何選擇,都會有一半的人不服。
秦江煩悶之下,又令人去抓丁宣和謝旸,得知他們早已逃得無影無蹤。
原本他隻是想轉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如今一來,不得不思考這個問題。
如果放了韓墨,那肯定會有人覺得秦法是可以觸犯的,以後以報仇為名殺人的事就會躲起來。
關鍵是仇是真是假,追查下去會平添很多的錯漏。
如果殺了韓墨,天下人又會說朝廷枉顧俠義,為貪官伸冤。
就在秦江糾結的時候,忽然有人來報說昨夜牢中被一黑衣人攻入,荊悅姬和韓墨的牢門被人打開。
兩人已經不知去向。
秦江大怒,令孫威将獄卒痛打二十軍棍,全部免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