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江到了之後,大月氏剛剛被匈奴殺的大敗,想要進攻大宛。
想到大宛和烏孫,秦江就想到了良馬,大宛的汗血寶馬,烏孫的天馬都是天下數一數二的寶馬,要與匈奴開戰,不能沒有良馬。
如果能恩威并用,降服這兩國,到時候良馬豈非手到擒來?
便詢問大月氏的國王為何要進宮大宛?
原來是大月氏剛剛敗給了匈奴,城中缺糧,沒有辦法,便想争奪相對弱小的大宛的糧食。
秦江來到大月氏,聽說月氏王被架空,國中大權,全掌握在大将因常的手中。
秦江便找到因常,對他說:“聽說您要讨伐大宛,這是個錯誤的決定。
大宛非常難打,它城牆又矮又薄,地方狹小,國君愚蠢不仁,大臣們虛有其表,士兵不願打仗,這樣的國家可千萬不能與他們糾纏。”
“您這要是非打不可,那就去打樓蘭吧。這個樓蘭呀,城牆又高又厚,國土寬廣,将士铠甲堅固,糧草充沛,武器精良,又有開明大将把守,打起來十分容易!”
因常大怒:“你口中所說的難事,在尋常人看來都是簡單的,而你口中的簡單事,在尋常人看來都是難的。你為何拿這套歪理來蒙我?”
秦江說:“我聽說:憂患在外的便要進攻強國;憂患在内的便要進攻弱國。”
“如今,您的憂患在大月氏之内,而不在大月氏之外,故應該進攻強國。聽說您三次請求加封卻遭到阻撓,這說明大月氏内有大臣與您作對。
您打算派他們去讨伐大宛,赢了功勞是他們和月氏國王的。”
“他們有了功勞就更加對您不利。這樣一來,您在大月氏的局勢就會變得危險。”
“所以,您不如讓他們去讨伐樓蘭,如果赢不了,一可借樓蘭之手剪除他們的勢力,二可折損月氏國王的威嚴。
如此一來,上無強君能臣與您為敵,下無百姓怪罪與您,大月氏之内誰還能與您抗衡?”
因常大徹大悟,急忙将秦江和跟随他一起來的張謙,讓到上座,令人奉茶。
“先生說得好,但是我已經派人去攻打大宛了,要再讓他們去攻打樓蘭,大臣們便會懷疑我,怎麼辦呢?”
秦江喝了口茶,說:“請讓我作為使者去見樓蘭王,讓他出兵救援大宛讨伐月氏,這樣您就可以名正言順的與樓蘭作戰了。”
秦江便又跑去忽悠樓蘭王:
“我聽說,王霸之才,不能坐視強大的外敵誕生。天下大勢有千鈞之重,再添铢兩之輕也會使其傾斜。
如今,大月氏以萬乘兵車去讨伐隻有千乘兵車的大宛,這分明是要與強大的樓蘭争奪霸業,我深為大王感到憂慮。”
那樓蘭王是匈奴的屬國,聽說秦江是秦使,便不以禮相待。
秦江也不以為意:“大王您想:救魯伐齊,可以使您名顯諸侯,百利而無一害。又可以借着保存大宛之名,防止本就強大的大月氏向外擴張。明智的大王怎會不這麼做呢?”
此時的樓蘭王在與烏孫的戰事之中,經常能夠取勝,已有稱霸西域之心,強盛的大月氏正是他的心頭大患,秦江的建議正好說動了他心頭大事。
“你說的好,沒想到秦國有你這等遠見之人。”
令人給秦江賜座,讓他坐在自己旁邊。
“不過,聽說那烏孫王卧薪嘗膽,打算報複我。等我打敗了烏孫再聽從您的建議讨伐月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