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江口中謙虛連連,但是酒卻也是沒少喝。
這場筵席持續的時間很長,直到夜色漸濃才結束,秦江拒絕了衆人的挽留執意回了軍營,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帶着人前往糧倉取了糧草後上路。
這次隊伍趕路的時間已經慢了下來,因為除了軍隊之外還有負責拉車的牲畜和趕車的民夫。原本水運是最為節省人力物力的,但是無奈現在北方大部分的河流已經結冰。
哪怕是大河,有些河段的河面也結了冰,再加上河面之下不時出現的危險,因此為了保險起見秦江隻能選擇走陸路。
随着時間的流逝,秦江的隊伍人數也越來越多,因為他所征調糧食的地方并非雒陽一地,高麗現在那麼多的人數又哪裡是雒陽能夠承擔得起的。
除了秦江一路所經過的糧倉之外,那些諸侯國也需要給秦江征調一部分糧草,因此等到秦江到達了燕國之後,除過海船軍外這裡還有六萬有餘的民夫和十多萬石的糧草。
如此多的糧草一直蔓延數裡開外,當此之世唯有錢糧最為吸引人的注意,如此大的目标不可能不被人注意到。
但好在海船軍上下全部都是騎兵,再加上他們所走的一些路段已經在上次被清理過,又有軍隊的威懾在,因此一路上也沒人敢打這些糧草的注意。
不過當他們順利的到達燕國征調了最後的一批糧草之後,一個難題随之而來。
當秦江率領衆人到達邊境之後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攔住了他們的去路,現在的這場雪已經下了一月有餘,但是仍舊沒有停的意思。
秦江知道他不能在等下去了,因為這場大雪在短時間之内是不會停止了,而随着時間的推移地面上的雪會越積越厚,到了那個時候将會更加的難以前行。
另一邊,在原地休整了十數日後秦江再次率隊出發,這段時間以來大雪非但沒有停止反而還有越下越大的趨勢。
有些地方的雪都堆積得有半人高了,再耽擱下去就真的不用再出發了。
不過秦江也不是不懂變通的,這次出發整支隊伍可謂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負責拉運糧草的大車變成了大雪橇,負責拉運雪橇的牲畜能釘蹄鐵的,蹄上都釘上了外表帶有尖刺的蹄鐵用于防滑和在冰面上有着力點。
而不适合釘蹄鐵的,則在蹄子上包裹着布料等。
不光如此,它們的身上都包裹着厚厚的布料、毛皮等物,這破地方連石頭都能凍裂,哪怕是這些大牲口也根本挨不住。
當然了,除了牲畜之外人的身上也裹得嚴嚴實實的,好在哪怕是在後世秦江也對這片地方有所耳聞,因此從鹹陽開始秦江就有意識地收集避寒保暖的物品。
要不然,就這些民夫一個個的都衣不蔽體的,都不用出發在燕國的時候都得被凍死個精光。
一聲令下大軍開拔,車夫揮動鞭子牲畜聽到鞭響聲後下意識地就開始用力,雪橇被拖動然後速度越來越快,其他民夫甚至都得要小跑起來才能跟上。
坐在雪橇上面的墨家弟子眼中紛紛放光,對于他們這些搞技術的來說,對于這種東西是最感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