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這三個小豆丁,其實都是他在沿途的時候撿的孤兒。
既然他是來宣傳自家學問的,那就之他們兩個人怎麼行。
呂達的心中在很久以前就産生了一股急迫感,雜家的各種典籍幾乎都因為連年的戰亂還有各種原因而被毀去
現在僅有幾卷殘卷存在于他的手中,雖然有些典籍内容都留存在他的腦中。
但是以他的年齡,又還能活多少時間呢?再加上他的年齡越來越大的原因,其中的一些内容其實都有些模糊了。
雖然腦袋有些發懵,但呂達仍然點點頭道:“正是。”
聞言,這群人随即變得更熱情了。
這些人其實全都是高麗半島各個勢力的貴族和領導人,雖然他們現在的小日子過得滋潤潇灑,但是看着自家倉庫裡越來越多的财務,他們忽然意識到一個問題,他們不識字啊!
不止是他們,連帶着他們的老婆、兒子、閨女全都是文盲。
雖然可以聘請他人為賬房,但是說實話,他們并不是和信任這些人,但是查賬是不可能查賬的,畢竟他們又不識字。
不是他們不想學,而是現在高麗識字的人實在是太少了,雖然有一個墨家,但是那些家夥們一個個的都癡迷于研究無法自拔。
哪怕是偶爾招收一兩個弟子也是狼多肉少的局面,而且考核還變态得出奇。
面對這樣的局面,隻能說呂達師徒出現得實在是太及時了。
“不知先生之學問于秦國何如?”雖然在場的大多數人都打算等到呂達收徒的時候将自家的子弟送來,但還是有人問道。
“這”這下到是讓呂達犯了難,而且覺得挺尴尬的,畢竟他要是在大秦混得好的話也不會千裡迢迢地跑到這裡來了。
“諸位且放心,雜家乃是當初秦國相國治國的學問。”
就當師徒兩人面色發窘的時候,一直站在一邊看熱鬧的一名商人忽然喊道。
相國治國的學問?
在場衆人紛紛表示震驚,但是當他們看到喊話的人後,他們心中的疑問也就随之消散了。
剛才向他們喊話的商人姓鄭,乃是來自鹹陽的大商人,在高麗的許多商人都聽從他的調遣。既然是這位說得,那麼可信度肯定是有的。
“明公乃是來自秦國的大學問家,這等環境豈能配得上先生,我這裡還有一套空置的院子,您若是不嫌棄的話,近日就居住在那裡吧。”
有人反應快,當看到師徒幾人居住的客棧後,立馬向他們提出了邀請。
其他人聞聽此言,心中齊齊一驚,暗罵了一聲卑鄙後立馬跟進,都想要呂達師徒去自己那裡居住。
不過最後呂達全都拒絕了,畢竟吃人嘴短,日後人家若是由什麼請求的話自己就不好拒絕了。
衆人無奈,在稱贊了幾句先生實乃真君子之後就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