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們高興壞了,再看麻利的喜鵲,白胖兒又機靈的二丫和臘梅,她們心裡都有了成算。
兩日之後,刀老二和桂枝兒兩口子,帶了他們的兒子二娃,還有五六個小丫頭下山來了。
加上,鄒桓和李師傅也搬了過來,住進了二進院子的東廂房,院子裡立刻就熱鬧起來。
正房的東間給了簡大成,西間依舊是馮老太的。
雖然她們住在鎮上小院兒,隻是偶爾過來,但一家之主還是要住正房。
而後邊的三進院子,也理所當然成了怡安的天下。
五六個小丫頭也占領了兩個耳房,落腳兒下來。
桂枝兒特意請了喜鵲過來,給他們一家三口還有小丫頭們說說簡家的規矩。
雖然情義在那裡,她們犯個大錯小錯,簡家不會計較。
但到底賺簡家的工錢,她們就得守簡家的規矩,做好本分啊。
喜鵲索性搬過來住了幾日,給衆人仔細說說東家們的習慣。
為了區分,三裡鎮的院子,以後叫北院兒,而農莊這邊就叫南院兒。
衣食住行,北院裡是馮老太說了算,但南院兒卻全權由怡安決定。
刀老二兩口子是經過刀大叔仔細囑咐的,心裡驚奇也沒有表現出來。
至于三丫等幾個小丫頭,隻有佩服崇拜怡安的,自然不會覺得哪裡不對勁…
這般過了七八日,南院北院都上了正軌,日子也就安靜很多。
怡安白日在鋪子裡,替換下簡大成,讓他專心讀書。
下午時候,她會在北院兒琢磨一些新奇的點心或者飯菜。
然後吃了晚飯,就騎了馬堅強,抱着金子,跟着鄒桓去南院兒做小先生。
三丫她們幾個小姑娘,甚至是桂枝兒和二娃,每晚都要學一個時辰的寫算。
因為平日要輪流去兩個鋪子鍛煉,衆人的算數進步飛快,畢竟算不對就要虧銀錢啊。
但寫字…
顯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随着冬日越來越深,山貨鋪子和包子鋪的生意都清淡起來。
鄒桓跟着李師傅偶爾就要進山,日見不到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