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中那通南的流寇是真,甯晏和楊晴的感情線也是真的,按照原著的描述,甯晏将楊晴從小黑屋劇情中帶出去平定通南的流寇,明面上說是要帶着楊晴出去透氣,實則是想要接着這次機會利用楊晴的勢力幫他鋪路。
結果路上出了意外,那些流寇也不知道從哪裡知道了他們的消息,提前趕了過來,兩人路上遇襲跌落懸崖生死不知,而之所以是兩人之間的感情線就是因為甯晏這一摔下意識地将楊晴給護着了,自己反倒給摔失憶了。
楊晴本來是準備趁此機會離開的,但想着甯晏在兩人摔落懸崖時将她給護着的事,還是選擇将人給救了下來,加上她被甯晏關在宮中時喂下了散去武功的藥丸,現在的楊晴等同于廢人一個,緊緊靠着她還真不一定能平安走出通南。
所以楊晴救下甯晏也有自己的盤算,便是等着甯晏的人或者她的人找來,所以在這之前甯晏不能死,卻沒想到情況超出了她的意料,甯晏失憶了。
失憶的甯晏醒過來就躺在了茅草屋中,直接和給他換衣服的楊晴撞了個對眼,便以為楊晴和她之間的關系是不一般,說來也符合古早小說的套路,甯晏這一失憶誰都不記得隻記得楊晴,就這麼纏上了楊晴。
随後兩人在通南這塊地界被困了将近半年,楊晴對失憶之後滿眼是她的甯晏一開始是抗拒的,後來逐漸習慣了下來,因為流寇愈發猖狂,朝廷派來的人折損了一批又一批,所以楊晴在這半年中一直沒有等到人來,也不敢貿然出現。
那些流寇沒有見到他們的屍首自然不會死心,依舊在搜尋他們的下落,他們這樣貿然出現風險極大,更别提當時的甯晏還是失憶的狀态,楊晴隻能帶着甯晏蟄伏在山中,而半年過後沈言領旨,帶兵前往通南鎮壓流寇,最後才找到兩人。
楊晴趁亂跟着花閣的人離開,而甯晏因為接受不了楊晴的離開當場暈厥,被沈言的人帶回京城,而那半年的時間兩人的感情升溫,回京後的甯晏經過一個月的修養也恢複了記憶,隻是經此之後,也更加堅定了甯晏要将楊晴留在身邊的想法,兩人之間的孽緣也就此正式拉開序幕。
可以說在通南劇情之前兩人之間是純恨,甯晏對楊晴隻有利用,而楊晴也隻有殺了甯晏的想法,可通南劇情之後,甯晏除了奪權之外的想法,還想要将楊晴留在身邊。
兩人之間相比,隻有楊晴分的最清楚,她心動的是那個失了憶,眼中隻有她的甯晏,而不是恢複記憶毀她武功隻會強取豪奪的甯晏,這也是兩人之間跨越不了的鴻溝。
“父皇,兒臣覺得流寇一日不平,通南的百姓便要多受一日的苦,兒臣願意帶兵前往鎮壓。”果然,聽到皇帝話甯晏不出意料的走了出來,說這話時他的神情是前所未有的嚴肅,隻聽他接着道:“流寇一日不平,兒臣一日便不回京!”
“陛下臣認為若是三皇子帶兵前往,那些山野流寇在聽見後定會先起到一次震懾的作用。”支持三皇子的一名大臣走了出來,“臣認為由三皇子帶兵平亂最為合适。”
現在劇情被改,沒了楊晴她看甯晏能活到什麼時候,聽到他們的話,洛月在心中嗤笑一聲,還有這山野流寇怕就怕這山野流寇是訓練有素的軍隊,洛月可是記得清清楚楚,在沈言将那些流寇抓起來後問出了那些人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