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言看着洛月這小模樣,挑了挑眉:“郡主認為呢?”
“臣女自然覺得縱使張縣令背後之人如何了不得,但也是比不過王爺的。”洛月讨好似的笑了笑,她湊到沈言的身邊,“王爺不覺得嗎?”
清風不知道早在什麼時候就已經離開了,洛月的視線落在沈言的身上同他對視,她巧妙地将這個問題給反問了回去,沈言哪裡看不出來她打的什麼小算盤,他眉梢微挑,漫不經心的回答着洛月。
“張縣令的侄女是宮中張婕妤,太後也姓張。”
這最後一句話頓時便讓洛月明白了過來,婕不婕妤的不重要,但是如今的太後她也姓張,這張縣令原來是太後的親戚,怪不得張縣令在京城都敢如此嚣張。
隻是這張太後,到現在也沒有回京城吧,洛月仔細的腦子裡面過了一遍有關于太後的劇情,原著中張太後被讀者戲稱為挂件太後,因為這張太後從來都是出現在别人的口中,挂在嘴邊,從來沒有出現過,所以有了個這麼個外号。
但是這張太後說的好聽是個太後,也隻是因為活得長而已,根本就是一個沒有實權的太後,隻是恰巧先帝死了需要一個帶着狗皇帝上位的女人,就選中了張太後,這張太後是常州出來的閨秀,恰逢大選,被選入宮中,後被先帝看中,封為答應。
可她連先帝的面都沒有見過,因為無兒無女,又是一個答應,後宮中的嫔妃自然也不會和一個不得寵的答應過不去,所以後宮之中的明争暗鬥都和張太後無關。
先帝的身體每況愈下,皇子們之間的争鬥就差都擺到明面上,有皇子們的妃子也是各種拉攏其他無子的嫔妃,前朝後宮都不曾安甯。
後宮中的妃嫔死的死,而那些年張太後一直待在自己的寝宮,别說皇帝,就說那些妃嫔和宮人都已經忘了這麼個人,這些鬥争都和她沒有關系,可偏偏這段時間裡,那些妃子死的死,皇子送去封地的送封地。
最後是狗皇帝這麼個原本早就被排出在皇位鬥争之外的人坐上了皇位,可如此一來,可能會被史書上評為大逆不道,謀反奪位,狗皇帝自然不會願意有個這麼個名聲。
所以他将主意打在了那些沒有子嗣的嫔妃身上,因為皇位争奪,再除去為先帝殉葬的嫔妃,所剩下的宮妃并不多,又要找一個好拿捏,并且不會造成威脅的宮妃難上加難。
這時狗皇帝注意到了進宮十多年,卻一直是才人的張太後,當時的張才人就這麼稀裡糊塗的成了張太後,狗皇帝僞造了聖旨,先将張才人封為了皇後,而他成了張太後的兒子,等着先帝徹底咽氣之後,他理所當然的便成了皇帝。
張太後本就是常州一個小地方出來的,無權無勢,在狗皇帝登基之後,張太後也知道自己是個被當槍使的人,所以自請出去禮佛,說是為大甯祈福,實則是想要離開狗皇帝的掌控。
原著中一直先帝雖說一直沒有明确的說哪位皇子能夠繼承大統,自大甯建國以來,凡是封王不能坐上皇位,這是心照不宣之事,怎麼說都是輪不到狗皇帝來當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