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顧昭昭心底有多不情願,清晨的陽光還是如期而至。
窗外突然傳來自行車鍊條的咔嗒聲,顧昭昭掀起窗簾一角,看見一個戴眼鏡的瘦弱青年正把那輛二八自行車鎖在楊樹下。
她忍不住驚訝出聲:“李宏志?你怎麼在這裡?”
青年抱着鐵皮文件夾仰起頭,藍布中山裝的風紀扣系得嚴嚴實實。
當看到說話的人後,青年馬上露出了個大大的笑容:“組長,我家裡離報社有點遠,上班不太方便,我索性就搬到宿舍住了!”
顧昭昭還是第一次聽到有人正經喊她組長。
報社記者部的時政組一共有六人。
白發微卷的老張頭總愛揣着保溫杯侃大山,趙玉琳和李宏志是近兩年入職的新鮮血液,還有兩個戴着厚眼鏡片、總在稿紙堆裡埋頭的老編輯。平日裡大家混得熟絡,且每個人都比她資曆老,都是直呼其名,她也從來沒覺得哪裡不對。
但是今天李宏志突然鄭重其事的喊她組長,倒讓她覺得有些不好意思起來,連忙擺手道:“别這麼喊,怪生分的,你喊我名字就行。”
李宏志壓低聲音道,“這是在報社宿舍,各部門人進進出出的,其他同事随時都有可能路過。”
他扯了扯有些褪色的領口,神情嚴肅得像在念社論,"要是讓人瞧見咱們組沒個上下級的樣子,旁人該說時政組是一盤散沙了,周主任也怕是會在學習會上點名批評你。"
宿舍樓下傳來叮鈴鈴的車鈴響聲,三樓有人探出頭喊着打熱水。
顧昭昭捏緊微微發燙的窗簾,她之前在現代社會也做過管理層,但都是放養式的管理方法,隻要完成份内的工作就可以,很少會對下屬有嚴厲的要求。
如今經過李宏志這麼一提醒,她突然意識到,自己在現代那套“完成任務就行”的管理方式,在這個連茶水間都暗湧着競争的報社裡,隻會讓整個團隊陷入被動。
更會給周扒皮留下把柄,讓他有借口針對自己!
畢竟像李宏志,趙玉琳這樣資曆畢竟淺的年輕人,正是希望接下重磅的采訪任務,好為年底的述職彙報攢下亮眼的業績。
而像老張頭和另外兩個記者,雖然都是報社的老油條了,但也要善加利用起來,畢竟日後自己要是警察跟着警局外出采訪,時政組總需要有人能坐鎮大本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