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軒端坐車中,并未露面,隻隔着車簾淡然道:“孫知府與諸位大人免禮平身。本王奉旨趕赴涼州,不便叨擾。”
孫德勝哪敢起身,依舊伏在地上,仰着臉笑道:“殿下為國戍邊,勞苦功高。”
“下官已在城中備下薄宴,為殿下與将士們接風洗塵,聊表寸心。”
車内傳來趙軒略帶笑意的聲音:“孫知府有心了。不過軍務在身,宴席就不必了。”
“本王此去涼州,百廢待興,糧草軍械頗為短缺。”
“孫知府若真有誠意,不如資助些許,也算是為國分憂。”
孫德勝微微一怔,随即額頭冷汗便下來了,這位爺不按常理出牌啊!
但他反應極快,立刻磕頭道:“王爺說的是!殿下為國操勞,我等地方官理應鼎力支持!下官下官願捐出多年俸祿,合一千兩白銀,糧草一百石,助王爺大業!”
他話音剛落,身後的同知、通判也紛紛開口,争先恐後地報上數目。
新招募的戶部劉主事坐在後面的馬車裡,看得是瞠目結舌。
心中暗道:這位王爺,真是雁過拔毛,寸草不生啊!
不過,這般聚斂錢糧的手段,也着實高明。
趙軒聽着此起彼伏的“捐輸”聲,這才慢悠悠道:“孫知府與諸位大人的忠君愛國之心,本王記下了。”
“日後到了涼州,定會向聖上表彰。”
孫德勝等人聞言大喜過望,連連叩謝。
隊伍繼續前行,留下孫德勝等人在原地,又是後怕又是慶幸。
這位涼州王,年紀輕輕,手段卻如此老辣,日後前途不可限量。
今日這筆“投資”,或許不虧。
如此場景,在一路向西的過程中反複上演。
各路官員、地方大戶無不争相巴結,金銀财帛、糧食物資源源不斷地彙入趙軒的隊伍。
趙軒照單全收,隻留下一句:“涼州百姓,會記得諸位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