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原本被世家門閥牢牢控制、或明或暗的優質鐵礦、大型炭窯、皮革作坊,此刻如同被馴服的猛獸。
在朝廷嚴令和百騎司的“關照”下,開足馬力,源源不斷地将最上等的鐵料、焦炭、鞣制好的牛皮,優先、足量地供應給兵部作坊。
再無人敢以次充好,拖延工期。
堆積如山的嶄新兵器、甲胄、強弩被迅速裝箱、打包,貼上封條,由兵部官吏仔細登記造冊。
一車車滿載着帝國殺伐之氣的辎重車,在重兵護衛下,駛向城北集結地。
工部尚書段綸親自坐鎮。
調集了大批經驗豐富的工匠和征發的民夫。
通往北疆的馳道,如同帝國的血脈,也被重點疏通、加固、拓寬。
沿途橋梁被仔細檢查、加固,甚至臨時搭建起浮橋。
民夫們喊着粗犷的号子,揮動鋤頭、鐵鍬,夯實路基,鋪設碎石。
車馬辚辚,塵土飛揚,一派熱火朝天。
沿途州縣,官吏們再無世家掣肘,也深知此戰關系國運,無不盡心竭力,各地驿站備足了草料、清水和替換的馱馬。
地方府兵加強了巡邏,保障運輸線的絕對安全。
沿途村鎮百姓,也被組織起來,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或是燒水做飯,或是修補道路。
就連長安西市,也是騾馬嘶鳴
最大的騾馬市被朝廷臨時征用,成了巨大的軍馬集散地。
隴右牧場精挑細選的河西駿馬,如同湧動的赤色、黑色、青色的洪流,被彪悍的牧馬人驅趕着,跋涉千裡,彙聚于此。
這些戰馬肌肉虬結,鬃毛飛揚,眼神桀骜。
打着響鼻,散發着野性與力量的氣息。
河套良駒體型稍矮但耐力驚人的河套馬,也成批抵達。
釘掌、配鞍,經驗豐富的馬夫和軍士們忙碌着。
鐵匠鋪臨時搭建的火爐旁,釘馬掌的“叮當”聲不絕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