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先生,你這塊标本,金的純度極高,但其伴生的碲化物、硒化物含量卻有些特殊。”
“而且,這邊緣似乎有經過簡單火法冶煉的痕迹,手法相當古樸,倒像是古籍中記載的‘杯吹法’的雛形,但似乎又有些不同。”
“不知徐先生可否告知,這批礦石,具體出自何處古礦遺址?其原始的采選冶煉工藝,是否有相關的文獻記載?”
文弘博一連串的問題,專業且尖銳,幾乎是直指核心。
徐天心中一凜,額頭微微冒汗。
他哪裡懂什麼碲化物、硒化物,更别提什麼“杯吹法”了!
這要是被盤問下去,非露餡不可!
關鍵時刻,徐天腦中靈光一閃,故作神秘地微微一笑:
“文先生果然慧眼如炬!”
“實不相瞞,這些礦石的來曆,頗有些傳奇色彩,乃是晚輩從一處鮮為人知的深山古刹中,偶然發現的殘缺古籍所載,據傳與前明一位異人有關。”
“那古籍中稱,此地鐵脈受神人點化,故而礦産特異,非凡品可比。至于具體的采冶之法,古籍中語焉不詳,隻提及需用‘天雷真火’與‘地肺秘液’方可煉化,玄之又玄。”
他半真半假,将話題巧妙地引向了“民間傳說”和“古籍秘聞”,既回避了無法回答的專業問題,又成功勾起了衆人的好奇心。
“哦?竟有此事?”
“神人點化?天雷真火?”
在座的幾位專家果然被徐天的“故事”吸引,紛紛露出驚奇之色。
品鑒會持續了兩個多小時,徐天雖然在專業知識上有些捉襟見肘,但憑借着那些來自明末的真實礦石标本,以及他那套“神秘古籍”的說辭,倒也勉強應付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