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拿起第二塊通體碧綠,晶瑩剔透,散發着淡淡寒氣的玉石狀礦物。
“此為‘九幽寒玉髓’,産自極北萬載冰川之下,其性至寒,能凝水成冰,有靜心安神之效,年份怕是更久。”
徐天一塊接一塊地辨識下去,每一塊礦石的名稱、産地、特性、乃至大緻的年份和功用,都說得頭頭是道,分毫不差!
其中,當他拿起一塊表面布滿細密火紅色紋路,入手溫熱的晶石時,心中更是猛地一跳!
這塊晶石的氣息和能量波動,與他在泾陽縣“靈石礦洞”中發現的那些“陽炎石”,幾乎一模一樣,隻是能量略顯駁雜,似乎是某種伴生的低品質礦石!
“此石”徐天故意沉吟了片刻,才緩緩說道。
“此石晚輩曾在一部殘缺的古丹經中見過圖譜,名為‘赤陽石’,據載産于地火旺盛的火山龍脈之旁,其性至陽,可用于煉制火系丹藥,亦可作為某些聚火陣法的核心,年份怕是也有數百年了。”
諸葛玄聽着徐天對這些冷僻礦石如數家珍般的辨識,臉上的表情早已從最初的驚奇,變為了徹底的駭然與不可思議!
這些礦石,許多都是他耗費數十年心血,從各種絕地秘境之中九死一生才尋得的,便是當世最頂尖的礦物學家,也未必能認全,徐天一個年輕人,竟然能辨識得如此精準?!
這已經不是用“博聞強記”可以解釋的了。
“第二關你也過了!”諸葛玄的聲音都有些幹澀了。
他深吸一口氣,帶着徐天來到最後一間靜室。
室内空空蕩蕩,隻在中央的石台之上,擺放着一件造型極為奇特,通體由青銅鑄造,遍布着複雜紋飾,既像某種祭祀禮器,又像某種精密儀器的不規則器物。
“第三題,問人!”諸葛玄指着那件青銅器,神色凝重地說道。
“此物乃是貧道早年從一處上古遺迹中偶然得之,其具體功用至今未明。”
“你且在不使用任何現代工具,僅憑肉眼觀察和雙手掂量的情況下,估算出此物的精确重量,以及其内部的容積。誤差不得超過半成。”
這第三道考驗,看似簡單,實則最為刁鑽!
那青銅器造型極不規則,内部結構更是複雜難明,想要在不借助任何工具的情況下,精确估算出其重量和容積,簡直是難如登天!
徐天看着那件青銅器,眉頭也深深地皺了起來。
他知道,這不僅僅是考驗眼力,更是考驗經驗、直覺和一種對物體空間感知能力的綜合體現。
他緩緩走上前,先是仔細觀察了那青銅器的每一個細節,将其形狀、材質、紋飾、可能的内部結構,都牢牢記在心中。
然後,他伸出雙手,小心翼翼地将那青銅器捧了起來,閉上眼睛,用心去感受它的分量,以及那種因為不規則形狀而帶來的特殊力反饋。
這一刻,他仿佛又回到了觀景台之中,以“城隍爺”的視角,俯瞰着那些微縮的器物,感受着它們在自己“手中”的重量與質感。
那種長期觀察和操控微縮世界所形成的,對物體比例、密度、空間關系的超強直覺和估算能力,在這一刻,與他從現代科學中學到的密度、體積換算等知識,奇妙地融合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