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面對這種誅心式的輿論攻擊,單純的口舌辯論,根本無法徹底說服那些自诩高雅,實則人雲亦雲的所謂“上流人士”。
他需要一個無可辯駁的,足以震驚整個文化界和印刷史學界的“實物證據”,來狠狠地,當衆打爛宋詞和龍泰的臉!
他立刻将心神沉入觀景台。
“劉青禾,神恩工坊之中,本座之前‘神授’爾等的,關于改良活字印刷術的所有資料、工具和樣品,立刻給本座整理一份,送上神壇!”
徐天之前曾将一些關于活字排版、油墨改良、乃至簡易印刷機結構的基礎知識,神授給了“神恩工坊”的工匠們。
泾陽縣的工匠們,早已用當地特有的,質地堅硬不易變形的鐵梨木和耐火陶土,燒制出了一整套字形古雅,工藝獨特的“城隍活字”。
他們甚至還按照徐天提供的秘方,用神賜香料和一些特殊的植物油脂,改良出了一種墨色飽滿,光澤内斂的“異香油墨”!
徐天意念微動,便将一整套小号的“城隍活字”字盤,以及一小罐“異香油墨”,從觀景台内,悄無聲息地帶到了現代。
随即他以個人名義,向國内外所有頂級的印刷史專家、文化史學者、古籍鑒定大家、以及那位以言辭犀利著稱的“文化評論家”宋詞本人,發出了一份措辭懇切的邀請函。
邀請他們參加一場由他私人舉辦的,“東方活字印刷文化複興研讨會”。
三日後,濱海市,一家古色古香的私人博物館報告廳内。
應邀前來的數十位專家學者,無不是在各自領域内跺一跺腳,地面都要抖三抖的泰山北鬥級人物。
其中,便有國内古籍善本和印刷史研究領域的權威——古逸之教授。
而那位最近因為一篇評論文章而名聲大噪,此刻正端坐于前排,臉上帶着矜持與傲然的文化評論家宋詞,也赫然在列。
他今日前來,倒不是真的對什麼“活字印刷文化”感興趣,而是想親眼看看,這個被他批為有器無魂的年輕人,究竟想耍什麼花招來為自己洗白。
徐天一身素雅的改良唐裝,從容淡定地走上了講台。
“諸位前輩,諸位老師,歡迎各位撥冗光臨。”徐天對着台下衆人,微微躬身一禮。
“晚輩近日偶得一套前人遺留的活字印刷器具,其形制古樸,技藝獨特,與史籍記載中某些失傳的印刷工藝,似乎頗有幾分相似之處。”
“今日特意請各位前輩前來,便是想當着諸位的面,現場演示一番,也請各位前輩幫忙斧正和鑒定一二,看看這究竟是前人遺失的瑰寶,還是晚輩無知的臆想。”
說着,他便命人将那套用古樸木箱裝着的“城隍活字”字盤,以及那罐散發着淡淡異香的“異香油墨”,小心翼翼地擡上了講台。
台下的專家們見狀,不少人都露出了幾分不以為然的神色。
活字印刷,雖然是華夏引以為傲的四大發明之一,但其技術早已成熟,後世更是發展出了各種更先進的印刷術,一套看起來粗糙古樸的木活字,又能玩出什麼花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