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第1頁)

徐韬的聲音平靜,卻透着一股強大的自信。

“輿論反擊固然重要,但這一次,我要主動出擊,不把他們的底褲扒幹淨,我就不姓徐!”

他決定親自去會一會這個“啟航文化”和萬宏斌。

徐韬立刻聯系了江陽。

“老陽,幫我個忙,給我弄一套最普通、最不起眼的舊工裝,再來頂舊鴨舌帽,越不引人注意越好。”

江陽雖然不明所以,但還是迅速照辦。

接着,徐韬又通過一些小道消息,打聽到“啟航文化”因為要緊急趕制那本《尋龍秘事》,正在臨時招聘校對員和排版工,待遇給得還不錯。

機會來了!

徐韬前世雖然是撲街寫手,但為了混口飯吃,各種與文字打交道的工作也接觸過不少。

他對文字的敏感度極高,更不用說腦子裡還裝着未來十幾年的排版軟件應用知識和設計理念。

什麼photoshop、design,在2001年那簡直是降維打擊。

他花了一個晚上,用他那台寶貝筆記本電腦,精心僞造了一份簡曆。

化名“李明”,學曆高中,工作經驗“三年以上圖書校對及排版經驗”,還附上了幾個用未來審美制作的簡單排版作品樣例。

就這樣成功混入了“啟航文化”這家敵營出版社,當起了臨時的排版工。

接下來的幾天,徐韬白天在“啟航文化”埋頭苦幹,晚上則回到宿舍,繼續自己的小說創作和計劃部署。

在“啟航文化”内部,他一邊勤勤懇懇地完成着排版校對的工作,一邊不動聲色地觀察着周圍的一切。

很快,他就接觸到了那本正在被重點趕制的《尋龍秘事》的電子稿件。

隻翻了幾頁,徐韬心中就冷笑不已。

這本《尋龍秘事》,其核心框架、人物設定、甚至許多關鍵情節和場景描寫,都與他的《鬼吹燈》有着驚人的雷同!

但文筆和細節處理上,卻粗糙不堪,遠不如《鬼吹燈》那般精妙自然,很多地方明顯是倉促模仿,甚至可以說是生搬硬套,充滿了斧鑿的痕迹。

他特别留意到了《尋龍秘事》這本書的責任編輯,同事們都叫他孫編輯。

這個孫編輯,幾乎每天都要和老闆萬宏斌關起門來秘密商議許久。

徐韬憑借着刻意的接近,偶爾能從他們斷斷續續的談話中,捕捉到一些諸如“李局那邊已經打好招呼了”、“舉報材料寫得再嚴重一點,就說宣揚迷信,毒害青少年”、“那幾家小報的記者都聯系好了,錢管夠”之類的字眼。

鐵證如山!

徐韬心中冷笑更甚。

他利用午休時間,悄悄地用u盤拷貝了《尋龍秘事》的部分核心電子稿,尤其是那些與《鬼吹燈》高度雷同的段落。

他還抓住一個機會,在孫正義和萬宏斌又一次在辦公室密謀如何“運作”扳倒《鬼吹燈》時,将一支微型錄音筆巧妙地藏在了隐蔽的角落。

那段錄音中,清晰地記錄了萬宏斌指示孫正義如何買通某些小報記者進行負面失實報道,以及如何組織所謂的“文學評論專家”對《鬼吹燈》進行公開批判的完整對話。

幾天後,徐韬便以“家裡有急事”為由,向“啟航文化”辭去了這份臨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