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臉上洋溢着的,是對這部在網絡上早已引爆無數話題的傳奇作品的無限期待,以及對作者“十二樓五城”那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神秘身份的深深好奇。
書店的卷簾門剛剛拉開,洶湧的人潮便如同開閘的洪水般湧入,櫃台前瞬間被擠得水洩不通。
“給我來一本《鬼吹燈》!”
“我要三本!一本自己看,兩本送朋友!”
“還有沒有了?别告訴我賣完了啊!”
各大書店的《鬼吹燈》庫存,幾乎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飛快消耗。
這種盛況,堪比當年痞子蔡的《,從文學價值、市場效應、文化現象等多個角度,深入探讨“鬼吹燈現象”及其背後所代表的通俗文學的崛起。
徐韬雖然依舊刻意保持着低調,除了有限的幾個人,外界幾乎無人知曉“十二樓五城”的真實身份。
但随着《鬼吹燈》的持續火爆,他作為這部現象級作品原作者的身份,還是在一些消息靈通的圈内人士和文化商人中,逐漸傳揚開來。
一些嗅覺敏銳的文化投資人和影視制作公司,開始通過各種渠道,不惜重金打探“十二樓五城”的真實聯系方式,希望能與其建立合作,洽談後續更為深入的ip開發事宜。
而在晉省大學的校園内,徐韬也早已從之前那個備受争議的“問題學生”,一躍成為了真正的風雲人物。
《鬼吹燈》的巨大成功,如同最響亮的耳光,狠狠地抽在了那些曾經質疑他、打壓他的人臉上。
一些之前在魯正國事件中,曾對他抱有偏見,甚至落井下石的老師和同學,此刻的态度也發生了三百六十度的大轉彎。
見到徐韬時,無不笑臉相迎,言語間充滿了客氣和恭維,仿佛之前的種種不快,都從未發生過一般。
徐韬對此,隻是淡然一笑,不置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