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凱作為原定項目的負責人,當仁不讓地率先發言。
他打開了一份制作得中規中矩,但内容卻充滿了官方套話和空洞理論的ppt。
“尊敬的市長,各位領導,各位專家。”
趙凱清了清嗓子,用一種充滿了權威感的語調,開始了他的陳述。
“我們這份新經濟開發區基建規劃,是嚴格依據省市兩級的長遠戰略部署,經過多位國家級專家反複論證,最終形成的。”
“我們的核心優勢,在于政策扶持和穩妥可靠!”
“我們将充分利用我們國家隊的資源優勢,為開發區引進優質的制造業和物流企業,确保項目能在最短的時間内落地,并穩步産生效益”
一番洋洋灑灑的陳詞濫調之後,他話鋒一轉,将目光投向了對面那個平靜地坐在那裡的年輕人,徐韬。
他的語氣,瞬間從一個項目負責人,變成了一位充滿了優越感的前輩。
“當然,我們也非常鼓勵和歡迎,像徐韬同學這樣的年輕人,能為我們城市的建設,提出一些有創意的想法。”
趙凱的臉上,帶着一副我很欣賞你,但你還太嫩的表情。
“年輕人有想法,有激情,這是好事。”
“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搞文化産業,不是在電腦前寫小說,不能隻靠天馬行空的想象。”
“動辄數十億的巨額投資,背後涉及到的是極其複雜的産業政策、城市規劃、以及招商落地等一系列現實問題。”
“這些,都遠非一個剛剛成立的,根基未穩的初創聯盟,所能輕易駕馭的。”
他這番話,說得語重心長,實則每一個字,都在向在場的市領導們傳遞着同一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