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第2頁)

“程國祥去國子監做祭酒,黃士俊去國子監任司業,你二人可有怨言?”

“臣無怨言。”

崇祯一句話,内閣大學士和禮部尚書便遠離政治核心。

主要是二人任内無作為,屍位素餐,拖累行政效率。

去國子監教書,正好發揮其科舉出身的優勢。

以前國子監學子鬧事,前祭酒、司業都被免職,一直由其他人兼任,此次算是對這一職位的重新調整。

“蔡國用去工部屯田司,做個主事,監督農田水利。”

“臣遵旨。”

蔡大學士碌碌無為,直接被踢到基層。

“楊嗣昌,你軍事經驗豐富,就在兵部任個右侍郎吧。”

“臣謝陛下。”

大學士兼兵部尚書降職,楊嗣昌毫無怨言。

他清楚自己弱點,不善于與人溝通,剛愎自用,陛下才将他剝離決策層。

讓他留在兵部,是看重他的軍事經驗。

崇祯道:“朕希望你們在新的崗位上,能夠改過自新,恪盡職守,為國家效力。”

“臣等定當竭盡所能,不負陛下期望。”

他們不敢有怨言。

皇帝沒有一一指出他們的錯處,已然是給他們留了顔面。

“你們下去吧,明天就會有任免文書。”

“臣等告退。”

殿内,内閣和六部瞬間隻剩下刑部尚書鄭三俊孤零零地站着。

此情此景,看起來頗感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