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第2頁)

崇祯點頭:“意思差不多,但差别很大。股份制更規範,它能充分保障各股東的權益,有章程制度規範······”

看到大臣們困惑的表情,他笑了笑道,“說多了你們也聽不懂,過幾天朕會派人召開招股大會,有專業人士為你們解惑。這幾天你們先考慮,或和家中智囊商議。朕可以保證,投銀子進來的人,日後分紅,絕不虧待!”

大臣們開始熱烈讨論,有人已經在計算家中積蓄能買多少股。

就連一向清高的範景文,也在與同僚低聲交談。

良久後,朱由檢提高聲音道:“都說府上開銷大,俸祿不夠用,有些人難免動些歪心思。可貪墨是什麼下場?輕則抄家,重則砍頭······”

他語氣一轉,微笑道:“但若入股水泥廠,每年分紅都是合法收入,銀子來得幹幹淨淨,諸位花得也心安理得。”

這番話如同一記重錘,敲在每個人心上。

不少官員面色微變,顯然被說中了心事。

“陛下聖明!臣回家商議後,就去購股。”

“這買賣穩賺不賠,臣不用商量,這就入股。”

“臣也投些銀子!”

“臣也願試試。”

“······”

官員們紛紛響應,場面一時熱鬧非凡。

崇祯滿意地點點頭:“朕不是在逼你們,購不購股,都是你們的自由。好了,今日就到此為止。諸位愛卿回府後,好好想想。”

說罷,他轉身登上禦辇。

他知道,今日的展示已經成功了一半——既展示了水泥的戰略價值,又通過股份制将官員利益與國家發展捆綁在一起。

水泥隻是第一步,接下來還有鋼鐵廠、紡織廠、造船廠······他要通過系統提供的技術,一點一點改變這個搖搖欲墜的帝國。

而股份制,就是将這些變革持續推進的保障——當朝中大臣們都成為股東,改革就再也不會遇到真正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