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第1頁)

朱由檢面色陰沉,手中緊握着遼東急報。

殿中文武百官分列兩側,氣氛凝重。

“王承恩,念!”

王承恩接過急報,高聲宣讀道:“出使朝鮮主使陳新甲奏報:臣等奉旨赴朝鮮交涉多爾衮等逆賊之事,朝鮮國主李倧推诿搪塞,拒不交出賊寇。臣限期三日,迫其答複。不料次日夜間,使館突遭襲殺,臣身中三箭,随行七人殉國,朝鮮兵卒雖至,卻坐視不理!事後,李倧竟稱此乃多爾衮所為,非朝鮮之過······”

話音未落,朝堂上瞬間炸開了鍋。

禮部尚書黃道周怒喝道:“朝鮮蕞爾小國,竟敢如此猖狂!使團乃天子使節,朝鮮縱容賊寇襲殺,分明是藐視天朝!若不嚴懲,何以震懾四夷?”

倪元璐亦怒不可遏道:“朝鮮素來恭順,如今竟敢包庇建奴餘孽,更縱容賊人襲殺天使,簡直是狼子野心!若不問罪,他日倭寇、蒙古皆可效仿,大明威嚴何在?”

李邦華更是怒發沖冠,厲聲罵道:“朝鮮國主李倧,不過一介藩屬,竟敢如此悖逆!昔日萬曆年間,若非我大明出兵援朝,朝鮮早亡于倭寇之手!如今忘恩負義,實乃禽獸之行!必須嚴懲······”

一時間,群臣激憤,紛紛痛斥朝鮮背信棄義。

就在此時,吏部尚書張慎言卻站了出來,拱手道:“陛下,臣亦主張嚴懲朝鮮,挽回我天朝大國威嚴。但此時國内流寇初定,遼東還在開發,一切百廢待興。若貿然興兵,恐耗費國力,不如遣使嚴詞責問,令其交出多爾衮。倘若繼續如此,再派兵讨伐也不遲。”

張國維亦沉吟道:“張尚書所言有理。朝鮮畢竟是我大明藩屬,若大動幹戈,反倒讓建奴餘孽坐收漁利。不如先施壓,若朝鮮仍不悔改,再行征讨不遲。”

朱由檢清楚,他倆這麼說,絕不是怕戰,而是擔心興兵會影響大明發展。

如今大明發展勢頭正盛,工農業正在持續發展。

與外邦交戰,必然耗費國力,還會因之而讓大明的發展遲緩。

他們在權衡利弊,絕不是懼戰。

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分成兩派。

“朝鮮若不嚴懲,日後諸藩皆可效仿!當速派大軍,直搗漢城,擒拿李倧和多爾衮,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