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朱由檢禦駕親征,大清滅國,多爾衮逃到朝鮮鹹鏡北道,以惠山為據點苟延殘喘。
這次他又禦駕親征,莫非朝鮮也要滅國?
後悔啊!
當初如果不遺餘力,把多爾衮的殘兵趕出朝鮮哪有今日之禍。
“諸位愛卿,如今明軍已攻下定州,正向平壤進發。我朝該如何應對,請暢所欲言。”
一陣沉默後,兵曹判書金自點率先出列道:“大王,臣以為應立即調回仁川守軍,全力阻擊明軍。明軍雖強,但遠道而來,補給困難。我軍若集中兵力,未必沒有一戰之力。”
“荒謬!”
李景稷厲聲打斷道,“與明軍正面交戰?你這是要将朝鮮推向萬劫不複之地。而且,仁川守軍調回,明水軍就會在仁川登陸。我軍背腹受敵,那才是滅頂之災!”
金自點毫不退讓,據理力争道:“那依李大人之見,難道要開門投降不成?”
“誰說要投降了?”
李景稷厲聲斥責,随即轉向李倧,深深一拜,道,“大王,臣建議,立即派使者與明軍議和。”
“明軍此次出兵,名義上是剿滅多爾衮,為使團報仇。我們隻需表明願意配合明軍剿滅清軍殘部,或許能化解這場兵戈。畢竟從唐開始,我們就與漢人建立了友誼······”
大殿内頓時議論紛紛,都覺得這個建議不錯。
李倧當即派李景稷為使,向明軍示好。
·······
定州陷落的消息傳到平壤,全城震動。
平壤留守李時白緊急召集文武官員商議對策。
“明軍來勢洶洶,定州半日即破,我軍應固守待援。”
一位文官建議道。
“不可!”
武将金童反駁,“明軍擅長攻城,若坐以待斃,必重蹈定州覆轍。不如主動出擊,趁其立足未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