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李倧下落不明,朝鮮各城仍在抵抗,我軍兵力分散,恐難以久持。”
朱由檢點點頭道:“愛卿所言極是。朕有一計,可兵不血刃收服朝鮮全境。”
他轉向陳新甲道道:“陳愛卿,投降的朝鮮官員有多少?”
“回陛下,共有五十三人。”
“好。”
朱由檢眼中閃過精明的光芒道,“将他們分為三十組,根據城池大小,每組各配一兩千兵馬,帶着朕的聖旨前往朝鮮各城勸降。告訴他們,隻要開城投降,朕既往不咎;若負隅頑抗,城破之日,雞犬不留!”
陳新甲眼前一亮,躬身道:“陛下英明!以朝鮮人勸降朝鮮人,事半功倍!”
“還有,”
朱由檢補充道,“告訴他們,誰能說服更多城池投降,朕不吝封賞,甚至可以讓他們繼續做官。”
第二日清晨,三十支勸降隊伍從漢城出發。
每支隊伍都由投降的朝鮮官員帶領,打着大明的旗幟,向朝鮮各道各城進發。
效果出奇地好。
勤王軍被伏殺,首都被破,國王失蹤的消息早已傳遍朝鮮,各地守軍士氣低落。
當看到昔日同僚帶着明軍前來勸降,大多數城池都選擇了開城投降。
少數試圖抵抗的,在明軍展示超強的戰鬥力後,也很快放棄了抵抗。
不到半月,朝鮮八道已有六道傳回捷報,共計四十七城歸降。
朱由檢的計策大獲成功。
······
與此同時,在漢城以北的深山密林中,朝鮮國王李倧正躲藏在一處獵人小屋内,身邊有十幾名親信官員。
自從漢城陷落,他一直在逃亡,試圖集結舊部反抗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