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聽說你跟謝廷峰對戲了?緊張嗎?”
“甄子旦真那麼能打嗎?你跟他過招沒?”
“在劇組是不是特别累?睡幾個小時?”
曹爽保持着低調和謙遜,能回答的就簡單回答,涉及劇組保密或者不好細說的,就笑着岔開話題。
他清楚地感受到,自己身上似乎多了一層無形的光環——“學生時期就參演大制作、與大咖合作過”的光環。
曾經,擁有過這種光環的可都是高年級學長和學姐,比如劉天仙等少數學生。
這光環帶來關注和話題度,也帶來了一絲壓力。
喧嚣過後,是曹爽主動選擇的低調。
因為他知道,眼前的這些追捧都是虛的,隻有實力才是硬道理。
往後他要是再接不上戲,換來的隻能是别人的無情嘲笑。
因此,他才主動謝絕了所有的聚會邀約,一頭紮進了圖書館和排練廳。
期末考試周來臨,氣氛驟然緊張。
曹爽拿出比在劇組拍戲還要拼命的勁頭。
上課的時候,他像塊海綿一樣,瘋狂吸收着課堂上老師劃出的重點,以及義子們整理的學習筆記。
下課後,宿舍熄燈後,他也一刻不得閑,要麼是在圖書館默默背誦着《戲劇理論》、《中外電影史》、《表演基礎》等書。要麼在排練廳,對着鏡子練習表情。
表演課的期末考核是重頭戲。
他和幾個同學排演了一個現實主義題材的小品片段。
曹爽很受同學們的歡迎,因為他在劇組拍過戲,和他合作是有成功保證的。
曹爽也沒有推辭,不過為了掩蓋其他同學的光芒,他主動提出,在其中飾演一個表現不是那麼多、那麼出彩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