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裡還剩下80多名技術研發人員,加上這152名,200多人的技術團隊啊!
“這還是算上被别的單位借調走的技術人員要回來,另外國防科工委支持我們一批技術人員,不然根本就沒法搞!”
劉威銘提醒張振萬。
“小劉說得沒錯,原本我們隻是一個項目,現在不僅需要繼續改進pl-4,還要搞射程更遠的中距空空導彈,還有更複雜的地空導彈系統,這點人根本就不夠。”
趙秉璋的話,證實了劉威銘并不是随口胡說。
“這國内搞防空導彈跟空空導彈的就這麼幾個單位啊。”
張振萬瞬間感覺到壓力撲面而來。
加工方面的技術人員,從别的機械廠都能搞來。
可導彈設計、相關技術開發的有經驗人員,就不好搞了。
“也别光盯着導彈,計算機、集成電路、光電、自動控制等專業的,您看能從其他單位借調來不,雖然不是導彈專業,原理沒有太多區别”
劉威銘想了想,覺得還是需要更多的研發人員才行。
人手充足了,研發進度才會快。
他也不可能每個細分技術都參與進去,卻能從一開始就給研發團隊指出方向。
如此一來,研發團隊就減少了很多需要通過不斷試錯才能改進的彎路。
“能行?”
“趙總大學時候學的是力學專業吧?”
劉威銘問趙秉璋。
“最早是學機械,後來國家需要,調整到力學專業。”
趙秉璋點頭。
“明白了!”
張振萬點頭,之前的興奮瞬間沒了。
“對了,上面提出在年前測試,有沒有問題?”
“那有什麼問題?發動機之前我們就已經開始重新設計了目前最大的問題是要承受更高溫度的钛合金材料。”
619内部有特種材料研究室。
不過人都被調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