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川特别理解李玉萍,他心裡清楚,現在勸李玉萍開店,太不現實了。
一是家裡沒本錢,二是李玉萍一定會跟上輩子一樣毫不猶豫地拒絕。
但是,勸她在自己的菜攤上試賣幾樣鹹菜、下酒菜之類的,還是可行的。
以他的觀察,附近居民的消費力雖然不高,可要是味道真好,願意花點小錢改善一口的,還是大有人在的。
向川的目光落在母親剛出鍋的鹹菜上——
大頭菜、豇豆、辣椒、小土豆被醬得透亮,泛着一層琥珀色的油光,熱氣騰騰地升起一股鹹香中帶着微辣的香氣。
這是典型的東北傳統做法。
鹹菜入味不靠重鹽,靠的是火候和時間。
口味鹹香,微辣提味,不齁鹹,吃起來給肉都不換。
用料簡單,卻不是誰都能做得出這股子滋味來。
火候一過,菜就軟塌塌沒嚼勁;火候不到,菜就生硬寡淡沒味道。
這鹹菜,向川從小吃到大。
那些沒錢買肉的日子裡,向家就靠着這烀鹹菜,香香嘴兒。
現在正值夏季,家家戶戶園子裡的蔬菜都多得吃不完。
一斤菜成本幾毛錢,做成鹹菜卻能翻幾倍,
向川腦子裡已經有了計劃,一斤鹹菜賣兩塊錢,賣出二十斤就能頂母親菜攤一個月的收入。
堅持下去,妹妹的醫藥費就有着落了。
向川收回思緒,勸道:
“媽,你說的沒錯,咱這街坊鄰居的,都是苦底子。”
“但你發沒發現,每天下班時間去你那買菜的,多數人都拎着點花生米或者豬頭肉,那都是老爺們下酒的玩意兒。”
李玉萍努力想了想,微微點了點頭。
向川原以為母親認可了,沒想到李玉萍卻突然情緒激動了起來:
“這五金廠的人,哪個沒吃過你媽做的菜?”
“你以為他們能愛吃鹹菜?這玩意兒誰家不會做,誰能買我這玩意兒,我可不出去丢那個人!”
“你媽賣菜可以,賣鹹菜,笑掉人家大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