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第1頁)

李玉萍的腰已經好得差不多了,鹵雞架可以安排上了。

鹵雞架不像毛豆花生有季節性,這東西可長期賣。

既然長期賣,就要有個名頭。

向川跟母親研究了許久,最終定名——

萍姐鹵味。

在向川的計劃中,是想把母親的攤子做成連鎖。

類似于現代的某黑鴨。

因此,剛開始雖然主賣鹵雞架,先鎖定名字,會積累人氣。

為了讓攤子看起來更衛生,向川仿照現代餐車的模樣畫了一個圖紙。

讓向存義用鋁合金做了一個餐車。

餐車的主體寬一米二,長兩米。

最上方立了牌子。

三面封閉,一面擋紗簾,防止蚊蟲飛入。

帶輪子,可以移動。

一共上下兩層。

第一層用于擺放食物,第二層空間大些,可以放備貨、材料等。

向存義做餐車用了兩天,向川和李玉萍也沒閑着。

李玉萍在家研究鹵味。

向川跟着舅舅李玉軍跑了一趟冷庫。

李玉軍幫向川談下的價格是一斤六毛,三十斤起批。

向川覺得貴,打算親自談談。

逛了一圈,向川隻相中七号冷庫的貨了。

他家的雞骨架肉多還完整,一看就是好貨,最适合做鹵雞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