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強見了戴紅箍的還有點發怵,自己站在路邊,讓三亮推車進去。
老大媽立刻從腳邊木頭箱子裡拿出一對栓繩子的竹片牌子。
這牌子都烙燙有編号,挂在車把上一半,另一半交給車主。
回來取車的時候,兩半牌子必須對上,否則不讓走。
當然遺失了木牌更麻煩,那就得去派出所處理了。
鎖好車,二人拎着兩大包衣服、吃喝,這才進了棕榈斜街。
這地方本地人都愛叫王廣福斜街也叫王寡婦斜街,可路牌上卻寫着棕榈斜街。
周邊幾個胡同,在解放前都屬于有錢男人愛來的地方。
張學強還記得二十一世紀的時候,這裡路兩邊店鋪林立非常熱鬧。
可現在隻有稀稀拉拉幾個小賣部、茶館,路面不寬,青灰色磚房林立,顯得非常陳舊。
二人走到一座石頭拱門之前,門楣上镌刻着一品香澡堂五個大字。
據說這澡堂元大都時期就有,經曆了明、清、民國,一直到了建國後。
現在是二層樓,外牆抹着水泥,看着特别老舊。
張學強在門口的小窗口買票,裡面人高聲問道:“洗盆啊,還是洗池子?”
這裡有大盆與浴池兩檔,盆浴設在樓上雅間,有夥計伺候,費用是五毛二,過去都是一些名人、有身份的人享用。
樓下是南北大長池子,分溫、熱和“特熱”三池,價格便宜,才要兩毛六,普通人多在此洗浴,雖說粗鄙一些,但是很熱鬧。
張學強買了兩張樓下大池浴,不是他舍不得花錢,而是打算趁機掃聽一些收貨的消息。
挑開棉簾子一進門,熱氣鋪面而來,像是瞬間從數九寒天到了三伏酷暑。
服務員看他倆一身煤灰,立刻扔過來一隻竹筐。
張學強也沒矯情,先把外面的髒衣服扔筐裡。
然後再把裡面的都脫下來放進了小櫃子裡再上好鎖,這年頭穿錯衣服偷衣服的可不少。
三亮有樣學樣。
張學強脫着衣服開始四處踅摸,隔着毛玻璃,能看到裡面影影綽綽有人走動。
那邊是休息區,大通鋪上面擺着炕桌,洗完澡的都在這裡解乏休息。
再往裡才是泡澡的大池子和淋浴。
氤氲蒸騰的水汽,挂在刷着防水漆的牆上,凝成了水滴,又彙聚成了小溪,經年累月的沖刷有些地方牆皮都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