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行走在街道上的李道,看着滿目瘡痍的燕郡,他臉上的笑容,早已消失不見。
匈奴人還在城内搜刮,有吊死街頭的老人孩子,還有慘叫聲不斷的女人之聲。
“這群該死的匈奴人,說好不對我燕郡百姓動手的,他們言而無信。”宋燕大怒,“主公,咱…咱們就這樣妥協了?
這死的…可是咱們燕郡的父老鄉親啊!”
李道苦笑又無奈,“可還能怎麼辦?至少…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好了,這樣的話,就不必再說了,一群賤民而已,死了也就死了,大不了…等老夫以後,重新執掌燕郡時,再給補償。”
李道的無情,讓宋燕頗為苦澀。
賠償?李道不搜刮民脂民膏,都算是老天開眼了。
宋燕是頭一次,對李道産生了不忠的想法,甚至是…殺意。
一日後。
扶風縣下,已經聚集了兩萬多的難民。
徐雲立在城上。
“主公,如此多的難民,該如何處置?”傅正明問,“末将派出的探子發現,一支匈奴騎兵,已經近了,沿路殺了咱們不少的百姓。
如果不放他們入城,恐怕”
徐霸先卻道,“不能開城門,這百姓裡邊,一定混雜着匈奴人,一旦讓匈奴人混入城中,咱們的麻煩,可就大了。”
林文龍反對,“主公,這些都是無辜百姓,古人雲,水可載舟,亦能覆舟,若是接納這些難民,日後!主公之賢名,當冠于四海,有利于長遠發展,還請主公三思啊!”
但極大多數人不願意放百姓入城。
原因很簡單,第一,難民入城,治安必然混亂;第二,其中若是混雜着匈奴,就更加麻煩,可能威脅到扶風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