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第1頁)

"承蒙公子救命之恩,他日必報。楚舟留。"

筆迹蒼勁有力,絲毫看不出是重傷初愈之人所寫。

逍遙看完信,沉默片刻,随後将其投入燭火。

"走了也好。"他淡淡道,"省得麻煩。"

春黛欲言又止,最終隻是輕輕點頭。

與此同時,京城内卻暗流洶湧。

靖王回京半月後,皇宮接連發生命案——先是三皇子暴斃于寝宮,随後五公主也在禦花園中離奇身亡。

詭異的是,每具屍體旁都留有一張黃符。

符紙正面畫着晦澀難懂的符号,宮中的道士辨認後,戰戰兢兢地禀報:

"此乃鎮邪符。"

而翻到背面,卻用朱砂寫着五個猩紅大字——

"閻王要你三更走。"

一時間,宮中人心惶惶,紛紛傳言是厲鬼索命。

皇帝震怒,下令徹查,可刑部、大理寺、錦衣衛輪番上陣,卻連兇手的影子都沒摸到。

金銮殿上,雷霆震怒

皇帝一掌拍在龍案上,震得茶盞叮當作響。

"兩起命案!兇手至今逍遙法外!朕養你們這群廢物有何用?!"

滿朝文武噤若寒蟬,無人敢擡頭。刑部尚書額頭冷汗涔涔,大理寺卿更是面如土色。

就在這死寂之中,靖王趙承奕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臣有一人推薦。"

皇帝冷冷擡眼:"說。"

"臨淵城,方逍遙。"

殿中頓時一片嘩然。皇帝眉頭一皺:"方逍遙?一介布衣?朕知道他有幾分才華,也記得他的防疫之法,隻是也懂查兇?"

靖王不慌不忙:"此人雖無官身,卻曾破獲臨淵城柳侍郎之女被害案,更揭發前刑部侍郎嚴嵩走私軍械之罪。"他頓了頓,"而今既然群臣都查不出兇手,不妨一試。"

皇帝眼中閃過一絲訝異,沉吟片刻後,猛地一揮手:"那便一試,傳旨,召方逍遙即刻入京!"

聖旨還未出京,消息卻已如野火般傳遍茶樓酒肆。

"聽說了嗎?皇上要召那個臨淵城的逍遙公子來查案!"

"就是寫《水調歌頭》的那個?"

"哼,不過是個小地方的才子,偶得一首好詞罷了。"一名錦衣公子搖着折扇冷笑,"若真有本事,怎會這麼久再無新作?"

旁邊立刻有人反駁:"小地方又如何?當今禮部尚書當年不也是小縣城出身?"

另一人附和:"就是!還有那位林公子,不也是寒門出身,如今不照樣是京城四大才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