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得分明,賈環的“賠罪”,是陽謀。
薛蟠的“低頭”,是被逼無奈。
這其中的機鋒與較量,遠比單純的詩詞唱和,要來得驚心動魄。
這個賈環,确實是個有趣的人。
而薛寶钗,則在衆人驚愕之際,第一個反應了過來。
她臉上帶着溫婉得體的笑容,款款起身,聲音如春風拂面,瞬間打破了場上的尴尬。
“環兄弟果然有長兄之風,我這個做哥哥的,也總算是知錯了。一杯酒,便将昨日的誤會冰雪消融,這才是自家兄弟該有的氣度。”
她輕輕一句話,便将薛蟠的“認慫”,美化成了“知錯”,又将賈環的“逼迫”,升華成了“氣度”,給足了雙方台階。
她端起茶杯,對着衆人笑道:“既然誤會已經解開,那我們今日這‘詠雪詩社’,也該正式開始了。此番雅集,由環兄弟提議,我不過是借花獻佛,做了些準備。依我看,咱們今日就以‘雪’為題,用‘梅、花、月、色、新’五字為韻,各自作一首七言律詩,限一炷香的功夫。寫成之後,便投入這箱中,由我與林妹妹一同評判,選出前三甲,如何?”
她指着身旁一個精緻的紅木小箱,安排得井井有條,滴水不漏,瞬間便将場上的主導權,重新奪回了自己手中。
“好!寶姐姐這個提議好!”
探春第一個撫掌贊成,她性情爽朗,最愛這等風雅之事。
史湘雲更是興高采烈:“愛哥哥,林姐姐,咱們快開始吧!我今兒非要奪個頭籌不可!”
衆人紛紛附和,氣氛再次熱烈起來。
下人們立刻點上了一炷香,又将早已備好的筆墨紙硯,分發到各人桌前。
一場看似風雅的詩會,實則暗流湧動的較量,正式拉開了序幕。
賈寶玉本就心情不佳,此刻更是沒了興緻,隻胡亂地想着“雪霁茅堂鐘磬清,晨齋枸杞一杯羹”
之類的句子,敷衍了事。
探春、湘雲、李纨等人,則各自凝神思索,構思着自己的詩句。
林黛玉輕輕拈起一支紫毫筆,皓腕凝霜,幾乎是略一沉吟,便已落筆,神态自若,仿佛這等詩會,于她而言,不過是探囊取物。
薛寶钗則面帶微笑,從容不迫,筆尖在紙上緩緩移動,一派大家閨秀的沉穩風範。
全場的焦點,其實都若有若無地,落在了那個始作俑者賈環的身上。
所有人都想看看,這個攪動了滿府風雲的少年,這個敢于開辦詩社的庶子,究竟能作出什麼樣的詩來。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賈環并沒有立刻動筆。
他隻是靜靜地坐在那裡,一隻手輕輕地摩挲着溫熱的酒杯,另一隻手,則有節奏地在桌案上敲擊着。
他的目光,沒有看雪,也沒有看人,而是仿佛穿透了這片琉璃世界,望向了更遙遠、更深邃的所在。
他在等。
等腦海中那個獨屬于他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