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裴寂,等同于罵陛下,因為是陛下放任裴寂害劉文靜的,劉文靜确實有能力,讓陛下感受到了威脅,所以借裴寂的手殺了劉文靜。
這事有腦子的人都知道,這就是為什麼關隴貴族倒向秦王的原因。
因為大部分的太原元謀功臣出自關隴貴族,太子和陛下很像,他們怕太子也會幹飛鳥盡良弓藏的事。
而當時秦王冒死進谏保劉文靜,至少秦王能容得下功臣、能臣。
裴寂選擇支持太子,也是怕秦王會為劉文靜報仇,最想太子繼位的人,非裴寂莫屬。
可以說劉文靜的事就是導火索,讓大臣們開始站隊,讓太子和秦王逐漸對立。
劉文靜的事現在就是禁忌,沒人敢提,但葉塵敢,可見葉塵膽子有多大。
怎麼說他也一把年紀了,葉塵竟然半點面子不給他,心裡實在堵的慌。
今天要不殺殺葉塵的銳氣,今晚他都睡不着。
于是,高士廉再次找茬:“自隋以來,詩歌逐漸成為文學表達的主流,之前聽百姓說葉縣令詩才不錯,正好在座皆有識之人,咱們來一場詩會如何?”
單論文化造詣,房玄齡和杜如晦都不如他,否則秦王也不會讓他教導世子讀書。
雖然葉塵做的那首憐憫農民的詩還不錯,但還不至于讓他忌憚葉塵的文采。
李世民沒有反對,畢竟大兒子拜了葉塵為老師,他也想看看葉塵的文采如何。
“看來我搶了你王乾老師的位置,你很不服,今天非要找我的茬。”
“行啊,不過沒有賭注沒意思,我打算在鄠縣修二十座學堂,修學堂易,找夫子難,我赢了,你幫我找二十位夫子來,如何?”
葉塵道。
“你修這麼多學堂幹什麼?”高士廉一愣,一個縣,四五座學堂頂天了。
“當然是讓鄠縣的孩子皆有書讀,路修通了、經濟搞起來了,百姓們日子好過了,官府财政收入每年營餘不少。”
“銀子堆在府庫裡又不會下崽,不如用來搞文化,培養人才,我要的夫子,學識必須過人,當然我給的待遇也夠高,除孩子們的束脩外,官府還會給補貼。”
葉塵道。
“你确定有那麼多家庭支撐得起孩子讀書?”高士廉不相信。
一個學堂的學生人數一般是三十人左右,二十個學堂就是六百名學生。
他在隋朝就已經當了很多年官,知道一個縣四五座學堂,學生都收不滿。
“書本費、筆墨紙硯由官府出資購買發放給學生,學生需要交的束脩并不貴,我治下的鄠縣,不說家家有餘糧,但這點束脩費還是負擔得起的。”
“通過每個月的燈會、詩會等活動,人們都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非常支持孩子讀書,學堂快要建好了,到時候學堂肯定能坐滿。”
葉塵自信一笑。
“所以你每個月舉辦燈會、詩會那些,既是為了吸引遊客前來增加鄠縣的經濟收入,也是在做鋪墊,讓百姓知道讀書學習的重要性,支持孩子們讀書?”
高士廉眸光亮了起來,這小子真是太有心機了,一環扣一環的。
而且這心機用的亦正亦邪的,既要人命,又實實在在的為百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