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第1頁)

至于李麗質,對這個沒興趣,格外喜歡香皂,隔一會就蹦蹦跳跳的跑去拿香皂吸收,然後樂此不彼的聞手上殘留的香味。

直到下午才忙碌起來,百姓們背着滿滿當當的艾草回來賣。

當然,忙的不是葉塵,而是縣丞陳星和主簿,以及捕頭張英。

張英負責維持秩序,調衙役找車來拉艾草。

陳星指揮衙役稱重結算錢給百姓,主簿帶人把艾草拉去張家交易。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張家雖然田地山川沒了,但人家在鄠縣還有一堆房産,住宅啊,作坊啊。

艾草買去得曬幹,而一曬,縮水嚴重,占地面積也縮小,張家那麼多房産,現在天氣正熱,足以放得下。

百姓們結到錢,笑的那叫一個開心,有拖家帶口的,直接一次性弄回來一百多斤,結算到一百多文。

賣完後,幹勁十足的又跑去繼續割艾草。

這個時候,錢非常值錢,購買力極強,一斤糙米,帶殼米粒不飽滿的那種,兩文錢一斤。

粗米,帶殼飽滿的,三文一斤;精米,脫了殼的,五文錢一斤,這是專門給有錢人吃的。

古代沒有機器,糧食脫殼非常麻煩,百姓吃的基本都是糙米,日子好過一點的才吃得起粗米。

錢的購買力很強,但問題是沒有門路賺到錢啊。

也就在在鄠縣,其他地方的百姓,尤其農民,基本上隻能靠地裡收成,一年到頭就指望着種地過活。

沒有别的營生,一遇到天災,對百姓來說是真的絕望,非常殘酷。

四年前,葉塵來長安參加科舉,在路上看到了真正的餓殍遍野,觸動非常大,這也是他把鄠縣治理成一方樂土的最大動力。

别的地方他管不了,但他的治下,他不想看到那慘烈的景象。

一百多文,不說能吃上大魚大肉,但至少有底氣飽飽的吃上幾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