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第1頁)

向可心又愣了一下,搖了搖頭,“不行,老師要罵我的。”

“沒事,我去找老師說。”

“不要,我要做。”向可心轉過身去,眼角帶了淚水。

向遠歎了口氣,上前收了作業,“聽爸爸的,先睡覺,我明早和老師說,就說你今天晚上不舒服,老師不會批評你的,今天是特殊情況,咱們回來得晚了。”

在向可心的記憶中,不管是母親還是外婆,都沒有用過這種輕柔的語氣和自己說有關于學習上的事情,向遠也沒有。

她一時不知道怎麼反應,又想繼續做又想睡覺,最後半推半就地去睡覺了。

向遠松了一口氣,一個人回到了房間。

他又一次起起了少年時候的自己,以及那時候的舒陽一家子。

他已經很久沒有回憶起自己在少年時期對于舒陽那種向往了,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他把那種向往藏得很深。

舒陽有一對那樣的父母,曾經他也是想着,如果自己的父母是那樣的可有多好,怎麼二十多年後的今天,自己全然忘記了當初自己的那種念頭了呢。

向明哲雖然會讀書,但一直不太接地氣,爺爺奶奶在的時候因為退休待遇可以,家裡在經濟還不錯,在他們去世以後,經濟一落千丈。

向明哲辭職以後再回到單位,從編制内人員變成了編外人員,工資待遇差了一大截。

最後還是靠着還是個孩子的向遠撐起了半壁江山,那時候已經有了民辦學校,那些民辦學校對于“神童”還是很歡迎的,它們貼吃貼錢選苗子。

向遠從初中到高中,一路都在民辦學校就讀,以獲取各類經濟上的獎勵。

于是,向遠習慣了那樣的拼博,從前是将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學習上,後來是将那些時間和精力移到了工作上,以博取最大的經濟收益。

向遠同詹青青結婚以後,張美娟就沒再同向遠住一起了。

但向遠和詹青青的問題,并不僅僅是婆媳方面的問題。

實際上,兩個人從戀愛結束,步入婚姻,問題就存在了,雙方家庭的鴻溝,兩個人始終無法協調處理好。

直到張美娟生病,讓向遠忽然開始警惕人生的意義。

爺爺、奶奶、父親都不在人世了,唯一的長輩也就剩一個母親,婚姻也沒經營好,孩子也是這裡那裡一堆問題,他那麼執着于學術、收入的意義在哪裡?

他放棄了鵬城那邊在外人看來非常好的平台,來到了京海這邊,并且說服詹青青,離開鵬城,一起去京海,他認為,以詹青青的業務能力,去京海不愁沒有工作的。

為此,夫妻二人見一面就吵一架,誰也無法說服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