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料買好,手上要拿着的東西就多了。
一人分攤着拿上一些,倒是不覺得有多重,花曉還想到處逛逛,尤其是雜貨鋪小夥計說的西城。
李氏看出來花曉還沒逛夠,便道:“我先帶着東西回牛車,拿着大包小包的也不好逛,巧兒你跟着嫂子一塊去。”
這倒是正合花曉心意,不過也不好讓李氏一個人拿那麼多東西,那棉花雖說不重,但體積大啊,着實不好拿,便打算先幫李氏把東西弄到牛車上。
“那成,”李氏笑眯眯的,心裡覺得兒媳婦懂事了。
購買的東西全都放在牛車上,李氏拿出了一塊碎銀子,塞在花曉手裡,“想買點什麼就買點。”
“娘,我呢?”路巧巧噘嘴,怎麼花曉有,自己沒有。
“你又不缺啥,”李氏說着,還是從錢袋子拿了幾枚銅闆給閨女,“小孩子家家的要錢做什麼,牛車再過兩個時辰就走了,你們倆記着點時辰。”
路巧巧倒是不嫌少,拿上銅闆跟花曉走了。
花曉掂量了一下手裡的碎銀子,約莫有着七八克的樣子,她沒想到路家還是挺有家底的,原主傻乎乎的隻知道吃,那就更不知道了。
路家是梨花村的獵戶,路喬爹還在世時,是攢下了一些家底的,後來意外去世了,李氏靠着攢下的那些銀錢,喂雞養豬,将兩個孩子拉扯大。
隻進不出很長一段時間,直到路喬長大了,跟村裡另外一家外姓劉家,學着打獵,日子有逐漸好了起來。
這些銀錢,都是路喬打來的獵物換來的,除去給花家的聘金,家裡還剩下一些銀錢。
同個村子住着,看着路喬獵回來的野味,拿到鎮上賣的皮毛,花月自然是知道路家有家底,才想出那麼個陰損毒辣的法子,淹死姐姐,訛上一筆銀錢。
“我們去哪?”路巧巧問道。
花曉亂飛的思緒被拉了回來,“到西邊看看。”
“那有啥好看的?”路巧巧不想去,她想到杏花樓那邊去,有許多賣吃食的,“那邊都是賣山貨野味的攤子,我們杏花樓那條街呗?”
“杏花樓?”
“你不知道啊?”路巧巧啧了一聲,“鎮上最大的酒樓,人多也熱鬧。”
花曉想了想,反正時間還充裕,便道:“那行,先去杏花樓那邊。”她心裡也挺好奇,這個時代的酒樓長個什麼樣子。
原主的記憶大多都是村裡的,沒來過幾次鎮上,有來也是花月搶着來,幾乎沒有原主的份。
路巧巧想到一會能吃到芙蓉糕,臉上喜氣洋洋的,覺得花曉好像也不是那麼讨厭了。每次哥哥來鎮上賣野味,都會給娘和自己帶上兩小塊,香香甜甜,好吃極了。
“喏,過了這條街,就要到了。”路巧巧說道。
花曉像是劉姥姥進了大觀園,哪哪都覺得新奇,沒想到古代是這個樣子的,和影視劇看到的,還是有挺大差别。
聽着路巧巧一路說着,讓花曉對臨川鎮有了個大概的了解。
臨川鎮位于大慶朝的邊陲,算起來是一個大型驿站,人口多,比一般的鎮子熱鬧許多。近年來無戰事,鎮子發展得挺好,才有了這番景象。
不過花曉知道,一年後,大慶将和外族開戰,到時候鎮上是個什麼樣子就不好說了。
平民想要離開一個地方是很難的,需要路引,尤其是邊陲小鎮,想走更難,朝廷也擔心有奸細混進,要開具路引對于平民來說,更是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