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1頁)

朔方城頭,寒風依舊。剛才一場短暫卻又激烈的戰鬥留下的血腥氣尚未完全散去,空氣彌漫着艾草和火油的焦糊味,刺激着每個人的神經。李長松銳利的目光落在陸遠身上,帶着審視,也帶着一絲期待。

周圍的士卒和民夫們雖然疲憊,卻也都屏住了呼吸,想聽聽這個看似文弱的少年還能說出什麼驚人之語。剛才那匪夷所思的退敵之策,已經讓他們對陸遠刮目相看。

陸遠迎着李長松的目光,心中念頭急轉。他深知,空有奇謀小計,不足以安身立命,更不足以改變朔方城的危局。他必須拿出更系統、更具操作性的方案,才能真正獲得這位百戶的信任與支持。

“大人,”陸遠微微躬身,語氣沉穩,“小子以為,朔方城之危,非一日之寒,亦非一策能解。當前最緊要者,有三。”

“哦?哪三件?”李長松眉毛一挑,示意他說下去。

“其一,固守備,振軍心。”陸遠伸出一根手指,“今日退敵,僥幸成分居多。敵騎去而複返,必有準備。我城牆多處殘破,守城器械損耗嚴重,箭矢火油等軍資亦是捉襟見肘。當務之急,是立刻組織人手修補城牆,尤其是南段裂痕之處,必須用磚石夯土徹底填實。同時,搜集城中所有可用之鐵料木材,修複床弩、打制箭簇。火油雖少,但可以桐油、魚油等替代,艾草、狼糞等引火熏煙之物,可大量收集備用。”

李長松緩緩點頭,這些都是守城的基本要素,陸遠能想到并不奇怪,但他說得條理清晰,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至于振軍心,”陸遠話鋒一轉,聲音略微提高,“今日一戰,雖小勝,卻足以證明蠻夷并非不可戰勝!當以此戰激勵将士,告之以利害。凡奮勇殺敵者,當賞!臨陣退縮者,當罰!賞罰分明。此外,城中百姓亦是守城之本,當安撫民心,組織青壯參與協防,婦孺老弱也可承擔後勤雜務。軍民一體,方能衆志成城。”

這番話,讓周圍不少士卒眼中都閃過一絲光彩。他們渴望勝利,更渴望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激勵。

“其二,開源流,儲糧秣。”陸遠伸出第二根手指,“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朔方城久困,府庫空虛,民無餘糧。長此以往,不等蠻夷攻破,我等已自行潰散。大人當立刻清點城中所有存糧,統一調配,按人頭限量供給,杜絕浪費和私藏。同時,派精幹小隊出城,于附近山林村落搜集一切可食之物,野菜、野果、獵物,乃至樹皮草根,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法。”

聽到“樹皮草根”,一些人面露難色,但更多人則沉默不語。他們知道,陸遠說的,是殘酷的現實。

“開源之外,更要節流。”陸遠繼續道,“城中飲水亦是關鍵。需派專人看管水源,防止投毒,并規劃用水。至于馬料,更是稀缺。戰馬體力關系我軍機動與突襲能力,必須優先保障。若有可能,甚至可組織精銳小隊,夜襲敵軍之後勤或放牧之所,以戰養戰。”

“夜襲敵營?”李長松眼神一凝,這小子膽子可真不小。黑汗部騎兵來去如風,夜襲無異于虎口拔牙。

陸遠坦然迎向他的目光:“兵行險招,富貴險中求。若能燒毀其部分糧草,或驚擾其馬群,亦可遲滞其攻城步伐,為我等争取喘息之機。”

李長松沒有立刻表态,示意他繼續。

“其三,用奇兵,擾敵疲。”陸遠伸出第三根手指,眼中閃過一絲精光,“黑汗部勢大,我軍勢弱,不宜正面硬撼。當以奇兵擾之。今日艾草熏馬,便是奇之一端。小子不才,尚有幾策。例如,可于城外關鍵路徑挖掘陷馬坑、布置絆馬索,覆以僞裝。又如,可制作‘驚馬木鸢’,塗抹磷粉或懸挂響鈴,夜間放出,随風飄蕩,模仿鬼火鳥鳴,驚擾敵軍營地,使其夜不能寐,疲于奔命。”

“驚馬木鸢?”李長松第一次露出明顯的好奇之色。陷馬坑、絆馬索是常用手段,但這“驚馬木鸢”卻是聞所未聞。

陸遠簡單解釋道:“便是用輕木竹篾紮成鳥形,糊上紙或輕布,利用風力使其飄飛。磷粉遇空氣可自燃發光,響鈴随風作響,夜間效果更佳。”他腦中浮現的是簡易風筝的原理,結合一些能制造恐慌效果的元素。

周圍的人聽得啧啧稱奇,看向陸遠的眼神已經從最初的輕視、驚訝,變成了敬佩甚至崇拜。

李長松沉吟良久,目光在陸遠年輕卻堅毅的臉龐上停留了片刻。這少年所言,從守備民心,到糧草後勤,再到奇兵戰術,條理分明,環環相扣,既有穩重務實之處,又有出奇制勝之想,遠非尋常少年所能及。

“你所言三策,頗有見地。”李長松終于開口,語氣中帶着一絲贊許,“隻是,這些計策說來容易,施行起來卻困難重重。城中人力物資皆缺,人心浮動,非一朝一夕能扭轉。”

“大人所慮極是。”陸遠點頭道,“故而,小子以為,當務之急,是建立一個高效的指揮和執行體系。大人總攬全局,下設修備司、糧秣司、軍法司、奇兵司。修備司專責城防修繕、軍械打造;糧秣司負責糧草征集調配、水源管理;軍法司嚴明軍紀、賞罰有度;奇兵司則專研制各種守城奇械、執行襲擾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