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
“沒錯,就是農村!”
九十年代初的鄉下,正悄默聲地變着樣。
日子好過了點,家家戶戶淘汰下來的舊犁耙、舊水桶、破風扇、壞收音機多着呢!
尤其是那些廢銅爛鐵、舊電機、舊電線,在村裡人眼裡不值錢,
不是扔溝裡就是埋地裡,要麼就幾分錢一斤,讓走街串巷的貨郎收走,那才叫真的浪費!
更關鍵的是,鄉下的廢品,價錢比鎮上低了一大截!信息不流通啊!
要是能在鄉下扯起一張收貨的網那簡直就是挖金礦!
“馬小軍,”孟遠眼睛裡冒着光,指着地圖上的幾個重點鄉鎮,
“從明天起,改路子!鎮上攤子留個人看着,主力,全給我撒下去!”
馬小軍一時沒轉過彎兒:“下去?去哪兒?”
“下鄉!去那些個村!那才是咱的‘糧倉’!”
孟遠斬釘截鐵,随即就把自己的“鄉村回收網絡”計劃給秃噜了出來。
沒有長篇大論,孟遠說得幹脆利落:
“咱自己人跑斷腿也跑不過來。得讓人給咱跑!”
“咋讓人跑?”
“一,找線人!每個重點鄉鎮、大點的村子,找一兩個機靈的。誰家拆房、哪個廠子倒閉、哪裡有報廢變壓器電動機,提供消息,貨收成了,按比例給‘信息費’,現錢!”
“二,建‘車隊’!再招批人,下崗的、機靈的農民都行。給他們配三輪車,挂咱‘遠新回收’的牌子!根據線報去收,或者定期下去轉悠。價格比村裡收破爛的高一點,讓他們有賺頭!”
馬小軍聽得一愣一愣的,心裡還是有點兒虛:
“孟哥,鄉下那麼散,跑起來累死人。那些‘線人’能靠譜?别拿着信息費不辦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