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這批來自實驗室的“老古董”,系統可是提示過,“二氧化錳活性特殊”!
這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一旦提純出來,效果比市面上普通的工業級産品還要好!
這哪是廢電池?
這分明是一條嶄新的、油水豐厚的能讓人眼紅的“黑金”産業鍊!
一條能讓他孟遠真正挖到第一桶金,不,是第一座金礦的路子!
說幹就幹!
孟遠立馬拍闆,把養豬場角落一間廢棄小屋收拾出來,
簡單改造,安上通風扇,搞了個“土法化學實驗室”。
接着,他憑着腦子裡那些,超前的化學知識碎片,
再結合系統“友情贊助”的關鍵原理和參數範圍,開始折騰這三大盆“黑金”原料。
提純!必須提純!
第一步,酸浸!找來稀硫酸,按比例兌水,把黑粉倒進去,呼啦啦攪拌。
一股刺鼻的酸味兒,混着氨水味兒瞬間彌漫開來,嗆得人眼淚直流。
孟遠早有準備,戴着雙層口罩和橡膠手套,眉頭緊鎖,全神貫注地控制着反應。
第二步,過濾!用紗布和濾紙,把酸水濾掉,留下黑乎乎的固體——二氧化錳和碳粉的混合物。
第三步,洗滌!大量的清水反複沖洗,把殘留的酸、和雜七雜八的物質洗幹淨。
第四步,烘幹!弄個改裝電爐配鐵皮箱的簡易烘箱,小心翼翼低溫烘烤,把水分去掉。
這過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全是門道。
孟遠親自動手,孫師傅他們幾個在旁邊打下手,看得是眼花缭亂,又心驚肉跳。
看着孟遠變戲法似的,擺弄那些瓶瓶罐罐,嘴裡蹦出些“ph值”、“反應溫度”之類的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