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局鼻子動了動,眉頭瞬間擰成了疙瘩。
他推開虛掩的門,看到裡面簡陋的反應槽、沉澱池,還有那條挖得歪歪扭扭的排放溝,臉色徹底沉了下去。
“這是什麼?搞化學品生産?環評手續呢?”
來了!
孟遠心頭一緊,但腦子轉得飛快。
他上前一步,擋在門口,語氣帶着幾分“無奈”和“坦誠”:
“王局長您誤會了!這不是生産車間,之前想搞點技術革新,嘗試回收廢電池裡的金屬,搞無害化處理。結果發現技術不成熟,有風險,意識到環保問題,我們自己就停了,主動封存了這裡!”
他指着那些簡陋的設備:“您看,條件差,但我們也不是完全不懂環保。”
“這些沉澱池、排氣管,都是自己琢磨的,想盡量減少影響。我們是真心想搞好,絕不敢亂來污染環境啊!”
不等王局細究,孟遠話鋒一轉,指向旁邊那條正在運轉的生産線:
“領導,我們現在的主要精力在這邊!這條線是修複好的,專門處理廢舊電池裡的二氧化錳。”
“市電池廠您知道吧?他們一直為原料成本和廢電池污染頭疼,我們希望能提供點便宜、幹淨的替代品,也算是為咱們市裡解決點實際問題。”
“還有那邊,”他指向堆放整齊的紫銅錠,
“我們用電解法提純廢銅,供給縣電線廠,也能幫他們減少,對高價進口銅的依賴不是?”
他語速不快,但條理清晰,句句不離“資源再生”“變廢為寶”、“為大廠解決困難”“支持地方工業”。
這話術,很有水平。
王局眉頭微皺,眼中厲色稍減,開始仔細打量那條運轉中的二氧化錳生産線,又看了看那些銅錠。
工商局的人也湊過來,低聲問了句:“真給市電池廠和縣電線廠供貨了?”
孟遠立刻回答:“千真萬确!都有供貨合同,您可以核實。電池廠的劉副廠長還來這考察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