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三岔五就碰頭,唾沫星子橫飛地分析問題,拍闆實驗方案,有啥新發現立馬共享。
李鳴博士報告裡點出來的那幾個“老大難”——原料純度、锂钴配比——成了他們重點照顧的對象,一個一個過篩子。
先說原料純度:
遠新自己那幫搞濕法冶金的,在蘇教授親自坐鎮下,把硫酸钴和碳酸锂的提純工藝又給捋了一遍。
更猛的萃取劑,ph值控制得跟繡花似的,一套組合拳下來,目标就一個:
把原料裡那些鈉、鉀、鈣、鎂、鐵、銅之類的“害群之馬”,含量往下壓!
每一批料出來,遠新自己的化驗室和江工大那邊都得驗,雙保險,不達标就回爐!
再說锂钴配比:
實驗室新進的電子天平,據說能稱出頭發絲兒斷了半截的重量。
稱料、混料,操作流程,細得跟教科書似的。
研究員們跟伺候祖宗一樣,小心翼翼控制每樣原料的量,就為了那個锂钴摩爾比,能卡在理論上最完美的“黃金點”上!
“光自己蒙頭搞不行,也得瞅瞅人家日本公司是啥水平。”
孟遠眼珠子一轉,動用了之前在香港搭上的線,還有些海外華人學者的關系,
“想辦法,花大錢,從日本那邊弄點索尼、三洋的尖貨過來!那才是咱們的鏡子!”
這些樣品,貴得肉疼,數量還少得可憐,但對遠新來說,千金不換!
這就是标杆!是追趕的目标!
蘇教授和李鳴博士帶着人,把這些進口樣品翻來覆去的“解剖”。
化學成分、晶體結構、顆粒長啥樣,再到最後的電化學性能
每一項,都跟遠新自己做的樣品放一起比,找差距,挖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