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看咱們自己,”他目光掃過全場,
“攤子鋪大了,能扛事的人呢?懂技術、懂管理,還能跟洋鬼子掰手腕的,有幾個?掰着指頭數得過來!”
一盆接一盆的冷水,澆得衆人心裡那點火苗噼啪作響,後背開始發涼。
“所以!”孟遠聲音猛地拔高,如同炸雷,“都把尾巴給我夾緊了!咱們的仗,才剛剛開始!”
他大步走到幕布前,“啪”一聲,按下翻頁鍵。
遠新集團·!”
“想活得像個人樣!想讓老婆孩子出門把腰杆挺直!想讓那些瞧不起咱們的人都閉嘴!”
“那就跟着我——幹!”
“幹!”
“對!跟着孟總幹!”
會議室裡,掌聲如同壓抑許久後的山洪暴發,轟鳴着,經久不息!
“遠新集團”第一個三年規劃定了調子——深耕新能源,走向國際,體系升級,品牌塑造。
口号喊得山響,但孟遠心裡跟明鏡似的:
光喊口号沒用,關鍵是怎麼幹!
所有目标裡,新能源材料是重中之重,是他重生以來最大的執念——打破國外技術封鎖,為國家能源自主蹚出一條路。
這事兒,不能含糊,得下死力氣,砸真金白銀,用最頂尖的人,走最快的路子!
可眼下遠新公司這攤子,主業還是“收破爛”起家的再生資源。
盤子大了,是穩當,但也笨重。
想在新能源這種燒錢快、風險高、技術疊代飛速的新賽道上沖,現有機制明顯跟不上了。
“船大難掉頭啊”孟遠指節敲着桌面,眉頭微蹙。
新能源研發,尤其是“火種計劃”那樣的前沿項目,砸錢就像無底洞,還可能血本無歸。
母公司這邊既要保盈利,又要給那邊輸血,财務壓力和決策風險都太大。
人才呢?搞尖端材料的專家教授,哪個不是心高氣傲的主?
光靠老廠的工資條和晉升路線,留不住真鳳凰。
人家看的是平台、是激勵、是未來想象空間!
市場推廣、産業化,玩法也完全不一樣,需要更靈活的身段和敢闖敢試的勁頭。
“穩”和“闖”,本身就有點擰巴。
“看來,是時候給‘锂想’單獨起個新爐竈了!”孟遠很快做了決定。
把新能源材料這塊最有前景、也最燒錢的業務,從再生資源公司徹底剝離出來!
成立一家獨立的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