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第1頁)

但這每一步,從钴酸锂中試、量産,到更燒錢的磷酸鐵锂“火種計劃”,再到未來的三元材料、固态電池全都是嗷嗷待哺的吞金獸。

指望母公司那點從廢銅爛鐵裡摳出來的利潤輸血?不現實。

“必須盡快找到外部戰略投資者!”孟遠揉了揉眉心,眼神堅定。

九十年代初的中國,風險投資還是個新鮮詞。

但孟遠清楚,在鵬城、滬市,乃至香港,已經有一批嗅覺敏銳的資本獵手,在尋覓能帶來颠覆性回報的“獨角獸”。

遠新新能源,憑借钴酸锂國産化的成果,以及超前的戰略眼光,無疑是塊誘人的肥肉。

孟遠開始有意識地放風。

公司宣傳部新招的幾個筆杆子,寫了一些關于自主創新的新聞稿,投向省内外科技、财經類報刊。

他也參加了一些行業研讨會、招商會,不失時機地“秀肌肉”。

香港那邊的人脈,也遞了些項目資料,給感興趣的投資機構。

很快,有了回音。

幾家來自鵬城、滬市甚至京城的“風投公司”,大多剛成立,規模不大,派人來考察。

對钴酸锂國産化,他們有興趣。

可一聽遠新新能源剛成立,除了實驗室成果和幾項專利申請,沒固定資産,沒銷售收入,

尤其當孟遠描繪那個需要持續燒錢、短期難見回報的磷酸鐵锂“火種計劃”時,

那些想賺快錢的“投資客”們,大多面露難色,打了退堂鼓。

“孟總,項目誘人,但風險太大,投入太高,我們承受不起。”

“我們傾向于技術成熟、市場已啟動、能快速盈利退出的項目。”

幾次接觸下來,孟遠心裡也沉了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