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第2頁)

洋巨頭在本國和中國的同期售價對比、他們産品的生産成本構成、還有國内産業因為他們傾銷遭受的損失證明

消息靈通的國際巨頭們,耳朵尖着呢,風聲自然也傳過去了。反應?“哈!”一聲嗤笑,帶着毫不掩飾的輕蔑。

“反傾銷?就憑他們?一幫連路都走不穩的‘泥腿子’?”

這是某國化工巨頭亞洲區負責人的原話,據說是在一場内部酒會上,端着紅酒杯,對着一衆西裝革履的手下說的。

“膽子?實力?法律依據?他們有哪個?”

另一家j國公司的代表在接受自家媒體采訪時,更是連珠炮似的甩出幾個反問,

臉上就差寫着“癡人說夢”四個大字了。

“我看啊,這就是市場玩不過咱們,想出來的歪門邪道,上不了台面!”

在他們眼裡,九十年代初的中國,在國際貿易這塊兒,就是個愣頭青,嫩得很!

想跟他們這些老油條掰手腕?還不夠格!

他們壓根兒不信,中國官方會為幾家名不見經傳的小民企,去得罪他們這些财大氣粗的“跨國大鳄”!

所以呢?

繼續幹!價格戰往死裡打!

要把所有敢冒頭的本土小苗苗,用最低的價格,直接碾進泥土裡,連根拔起!

那些剛鼓足勇氣,想在“國産替代”這條道上闖一闖的本土廠子,

好多連門朝哪開都沒瞅明白,就被這“價格寒流”凍了個透心涼,不少直接關門大吉!

孟遠因為之前推出的“降本增效”,加上跟市電池廠簽的那份“小批量試用訂單”,勉強生存下去。

公司裡頭,人心也開始浮躁,不少人私下裡嘀嘀咕咕,愁雲慘淡。

“孟總咱們咱們還能撐幾天啊?”

财務總管看着公司賬戶上那快要見底的數字,眉頭擰成了疙瘩,聲音都帶着顫兒。